「学习必备」罗振宇快速刷书法
读书就要一字一句地读、只字不差地读。
以前,我一直这样认为。
因为,书读得太快,什么也记不住。
但我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个理由有两个默认假设:
- 第一个假设:“记住”是阅读的主要目的。
- 第二个假设:“读得慢”就能记得牢一点。
那么,这两个假设到底靠不靠谱呢?我的回答是:“不靠谱”。因为,孔子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是“复习”“温习”,而是“练习”。
现在,我知道:很多书,确实不需要一字一句地读。
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罗振宇所说的“刷书”,正是“不求甚解”,其实也就是翻翻而已。你说得对,也就是翻翻而已,反正刷书总比刷抖音收获多吧。
值得注意的是,罗振宇自己每年还会精读两三本书,这些书是怎么来的?就是通过刷书来的。
好了,现在你一定很好奇:这么快速刷书,不是丢掉了一本书里的精华内容吗?
不见得,看你怎么刷。
如何高效刷书?
罗振宇刷书用的一个方法是——用“外部视角”来审视一本书。
简单地说,外部视角就是看看一本书回答了什么问题。
为啥?因为每一本流传下来的书,都不见得是因为它的内容有多好,更重要的是,它回应的问题有多重要。钻到一本书的内部看,即使看到倒背如流,其实也不见得能看到它的完整价值。
听过罗振宇的快速刷书法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外部视角”。
日本设计家原研哉有一个说法,他说:这个世界上,我们用的所有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碗,一个是棍子。什么意思?
碗,就是用它围合起来的那个内部空间。比如水缸、冰箱、液化气罐、汽车、房子、手机,本质上都是碗。它内部装了什么,决定它是什么。
而棍子呢?就是用它去作用于其他东西。比如弓箭、螺丝刀、枪炮、键盘,本质上都是棍子。它作用于什么,才决定它是什么。
其实,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分类法。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器具”。所谓“器”,就是装东西的,就是原研哉说的“碗”;而“具”呢,就是作用于其他东西的,就是原研哉说的“棍子”。这两样东西合起来就是“器具”,也就是人类造出来的所有东西的统称了。
所以,读一本书,自然就有两种方法:把它看成是一只碗,那么就关注它装了什么内容,仔细一字一句,精读这本书。但是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书看成是一支棍子呢?就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和什么其他的事物产生了联系。
你看,每一本书摊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是有无穷的深度的。往内探寻它的字句,是深度的一种。往外看到它解决的问题,也是深度的一种。
这种快速刷书的阅读方法,其实不只是图快,提高阅读效率,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让我们更容易跳出书本,看到这些外部视角。
总结一下:
把一本书看成棍子,就是我所谓的看一本书的“外部视角”。
如果你现在只有10分钟,晃晃也就过去了,拿来刷上一本书,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