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真相:你最擅长的能力,正在悄悄的毁掉你。
你是否有这样的职场困惑:
同一个职业做了3、4年后,突然变得很迷茫,找不到当初的成就感和意义,每天靠意志力强撑着,却没有勇气辞职;
新加入一家公司,与上司、同事三观不一致,常常出现分歧,互相不认同,但还是要强颜欢笑,假装配合。
你害怕“跳槽”又害怕“入坑”!
但真相是:你所害怕的,恰恰阻碍了你的职业发展。
01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做擅长的事
阿里巴巴第一!甲骨文垫底!
4月2日,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0年公共云容器报告发布,一代IT巨头甲骨文竟然垫底,排名第一的是连续两年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无论是技术能力、产品数量,还是市场份额,甲骨文统统垫底。
当年甲骨文靠传统数据起家,赶着9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甲骨文赚得盆满钵满,很快成为行业寡头。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得以出现,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却公开表示,“云计算就是胡扯”。
2016年起,甲骨文意识到不对劲儿,开始疯狂投入云计算,但一切为时已晚,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早已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无路可退的甲骨文,接连裁员。
故步自封的不仅仅是埃里森,甲骨文给自己的员工也喂了一剂名为“安逸” 的慢性毒药。
甲骨文的员工大都毕业于清北复交,每天上班不打卡,入职年假就有16天,每工作一年,就能申请一天在家办公,工作五年以后,几乎可以选择不出现在办公室,一年最多忙两个月,他们享受着高额的薪酬福利,栖身于熟悉的“养老”环境,当裁员雷声滚滚而来,顿从梦中惊醒。
最近互联网流行一句话:人到中年,背负的责任越来越大,被裁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身处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时代,外企员工如此,国企员工也如此,谁TM都别想逃。
网上曾经有个视频,河北唐山地方政府撤销了周边所有的路桥收费站,引来收费员的集体抗议。在采访视频中,被裁员工理直气壮的宣称:
“我把青春都耗费在收费站,出去学东西也比20多岁的人学得慢,外边都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劳动力了,我们的优势都放在收费站了,我只会收费,其他啥也不会了。”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令人啼笑皆非。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
收费站工作人员的“铁饭碗”被砸了,收费站取消走人,这和企业倒闭了有什么区别?把青春全耗费在了收费站,做什么工作不耗费青春呢?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如果只是追求安稳,懒得学习,这跟“温水煮青蛙”有什么区别?
我们打造了能力,而能力又反过来束缚了我们。
艾米尼亚·伊贝拉在《能力陷阱》中提到:我们对自己擅长的技能越熟悉,就越容易把我们羁绊在此时此地的当下。做的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长此以往,我们看不到外部更广阔的天地,也就在其他方面无法实现突破。
所以,能力是优势,也是陷阱。只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把习惯的工作做到自己习惯的水平,就不可能达到新的目标。
那么,我们如何走出既定的能力陷阱呢?
图片来源:网络02
撕掉固有标签,不给人生设限
好的规划可能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粥左罗
粥左罗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自媒体人,毕业四年依靠写作一路逆袭,从服装店员转行新媒体,从小编做到内容副总裁,先后在创业邦、插座学院担任要职,2018年年3月创立自己的公众号,纯靠内容涨粉50万+。
出于认同和好奇,我加入了粥左罗创建的知识星球社群,每隔几天他会将自己的感悟、体会分享给星友,互相传递有价值的内容。
粉丝们已经习惯了他身上固有的标签,比如:两年前,他的标签是“公众号运营高手,公众号运营讲师”,大家觉得很贴切,两年后,因为写出了许多10W+爆文,开发了写作训练营,标签转为“写作牛人,写作讲师”,粉丝们觉得也蛮正常。
最近他在着手推广新课程,邀请星友对新课名字进行投票,选项基本跟职场表达、沟通相关,却收到一些小小的质疑声,大意是新媒体运营、写作是粥左罗的强项,职场、沟通这个领域仿佛不是粥左罗所擅长的。
粥左罗陷入了沉思,他一直以来是非常害怕人生被定型的,即便是从运营高手转变为写作大牛,每个标签都经历了至少两年的捶打磨练。
外人无法获知的,是他为了摆脱能力的陷阱,一边向外打造固有标签,一边又向内对抗固有标签,所以视频号呈现出来的那个搞笑博主,是粥左罗尝试的新名片。
人认识自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猜想,粥左罗当年在南锣鼓巷摆地摊,在西单大悦城卖T恤时,都未曾料到,自己能靠写作、运营取得今日的成就。
成长,就是不断推翻自己的旧有思想,经历更为深层次的认知脱变。
编舞家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沈伟,出生于艺术世家,自小学习书法、湘剧、国画,一路在中国传统艺术浸染里长大。9岁时考入湖南湘剧院,经历了6年严格的戏曲基本功训练,17岁接触了西方油画,打开了绘画的另一个维度,一度以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画家。
但央美的落榜,让沈伟的画家梦暂时搁置。一次偶然的机会,沈伟看到了加拿大现代舞团的表演,被现代舞的自由、自然深深的吸引,加上从小有跳舞的天赋,沈伟很快切换入新的角色,前往广州学习,成为一名现代舞舞者,跳舞中慢慢衍生出对编舞的兴趣,而后前往美国进修,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编舞家,功成名就时又回过头来举办了个人画展。
关于沈伟,你无法用单一的身份来定义他,他不仅是画家,是舞蹈家,是装置设计师,还是编舞家,一路职业转换,而又从未与自己原有的能力分离。近年来,他还将自己的艺术与绘画、舞蹈、设计融合,拓展到了更多领域。
有人这样评论:沈伟从不给自己的艺术设限,也从未刻意追求所谓的成功,他只是凭着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怀着对艺术最单纯的爱,简单纯粹,却心怀万物。
人生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做选择。
无论是粥左罗还是沈伟,他们都没有尽早的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打破自己,重塑自己,给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更多面。
图片来源:Unsplash
03
重新定义工作,工作即是舞台
如今,很多人将工作看成是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上班如上坟,开会如开刀。
我曾经的人事总监,有天早上到公司上班,和一个入职没几天的员工同乘电梯,电梯门快开的时候,这位同事发出一声“哎”的叹息,耷拉着脑袋走进了公司大门,留下人事总监错愕的表情,他向我描述这个情景时,充满了疑惑:现在的年轻人,上个班都唉声叹气,一副特别痛苦的模样,他能把工作做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没坚持到一周,这个新同事提出了辞职,我们去开展离职访谈时,收到了团队中其他同事的评价:工作不积极,喜欢拖进度。
有的人把工作当作谋生糊口的工具,每月按时领取薪水,别无所求;而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了修行,不断去超越,最终成就了自己。
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曾经历过混沌和迷茫。大学毕业时,正赶上市场经济不景气,加上学历不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经老师推荐,去了一家电瓷瓶的小公司,没多久便发现公司亏损严重,工资发不出,随时可能倒闭。一起加入的同事纷纷离场,剩下他一个人。
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这次的走投无路,反倒让他想开了:反正抱怨毫无用处,姑且把现在的工作先做好吧。他不再把工作当成苦差事,开始全身心投入,订购了美国最专业的陶瓷杂志,一边翻译一边研究。几年的钻研,让他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接着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了第二电电。
稻盛和夫始终相信: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只要每天切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稻盛和夫78岁高龄时,日航摇摇欲坠,各方政要监管团登门请求,希望他拯救日航,一开始他是拒绝的,别人都说是“烫手山芋”,他自认能力不及,但是一想到日航破产将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5万员工即将失业,全日空垄断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时,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一个航空行业的门外汉,为了国家的发展,挑起了重建日航的重担。稻盛和夫利用自己多年的经营之道,仅用了14个月,让日航从年亏损144亿,强势逆转为盈利150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稻盛和夫现年88岁,是目前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的生命齿轮,始终在广袤的空间里,不羁的转动。
工作即是舞台,只有跳出束缚,找到自己的热爱,才能随心舞动你的人生。
图片来源:Unsplash04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不必担心没有职位,怕就怕没有了立足的能力。不必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去追求值得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作为就行了。”
Kay曾说过: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迷雾、障碍,有的人可见度是0米,有的人可见度是100米,有的人可见度是1000米,总归是看不到最远方,但却可以依靠智慧、工具让你尽可能的看到更远。自知、知人即是智慧,科学理论、哲学思想即是工具。
如果你沉迷于过去,不再学习新的技能和工具。
你目前所擅长的能力,就会悄悄的毁掉你。
图片来源:Unsplash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
【欢迎关注公众号:遇见五线谱。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为什么你不亲自演奏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