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5和唐女神聊个天

2018-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demi小猫

元旦的时候,在朋友圈发过一条状态:

“2017,在教育上迈出了新的一小步,2018,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感谢教育圈中那些感染我的先行者、同路者和共同奋斗的伙伴,谢谢你们不断点燃我在教育梦想上折腾的初心……”

唐女神就是其中一位同行者,她是我在百特工作时的同事。最开始知道唐女神,是2013年在华师大校培中心,Alan和我聊回归百特工作的事,提及年初刚在北京“斩获”高能员工一枚,有多年公益教育背景,还是个心理咨询师。当时,我自己也刚考出心理咨询师证书,听到这个,对唐女神有莫名的亲近感。

第一次见唐女神,是回归百特工作时的第一场培训上,当时她给我们做关于沟通的工作坊。也许是期望较高,也许是讲的那些沟通技巧以及背后的心理学基础我基本都知晓,我记得当时唐女神的培训并未“触动”我,对唐女神也由最初莫名的亲近感转为本能的持观望态度。

后来的后来,由于唐女神工作地点在北京,我当时主要工作在浦东项目,两人在内部交集并不多,和唐女神的关系以及态度也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

2014年,大概是我们的关系或者说我对唐女神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这一年,机构项目进展飞快,我们很忙,也有很多讨论会和对内对外的培训。那一年的暑假,我记得很清楚,几乎不出差的我,那两个月在家也就待了十几天,其余时间都在外面。这在外面,就大部分时间是和唐女神一起共事的,我们甚至在国际阿福童培训期间住同一个房间。我们一起参加国际培训,一起给教师做培训,一起参加百特内部培训,一起去给企业CSR做亲子财商活动。对,那一年,因为我俩需要一起合作给德勤做亲子财商教育项目,有了许多邮件、电话、现场活动的往来和沟通。

正是有了这样的“亲密”接触和交流,我对唐女神开始有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她是一个超Nice和超级温和的人。虽然她比我们年长许多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并且在教育公益行业的领衔机构里有过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自身教育经验基础与心理学基础都非常深厚,但她与我们共事总是非常谦逊,基本是完全打开自己,从零开始探讨,从不以有经验者自居或“独裁”。

而与她合作共事一起承担外部给的项目,当她作为直接对外的洽谈者,总是非常考虑我这个研发者的情况,在外部合作中为我留好足够的空间,保障我在研发上的自主性。当她作为培训师和我这个研发者一起谋划亲子财商活动时,也总是非常细致地和我讨论每一个细节,在活动研发的逻辑上告知许多她多年和家长、孩子打交道中得来的经验。我们一起完善活动的过程,特别让人开心。

在阿福童国际培训中,当时唐女神、蓓姐、我和胥总是作为中国区域的受训者参与的,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全程英语的培训,之后还要和国际友人一起给国内的新一批的阿福童教师做培训。而蓓姐作为参与者,还是整场培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当时大家心理压力都不小。唐老师像一个大姐一样照顾着我们的情绪和压力。犹记得我们在会场的河边,在夜色里,倾吐情绪和压力。那个时候,真的是,有那么一刻,可以坐在一起聊一聊,对我们几个80后来说非常重要。

2014年的时候还有一件事,也刷新了我对唐女神的认识。5月份的时候,我跟着唐女神一起去贵州。那是我第一次在飞机上看见贵州盘山的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贵阳。原本打算第二天就跟着唐女神和孙老师去毕节看项目情况,去和那里的老师面对面交流,以对百特乡村阿福童课程的进一步研发做好调研基础。可惜第二天一早我就生病了,头晕胸闷。唐女神和孙老师一点没有怪我的意思,赶紧带我去看病,安慰我,还请了一个朋友帮忙送我去机场。那一次虽然没能去毕节,我还是在路上听唐女神、孙老师以及唐老师的朋友提及许多在贵州做公益的事。我了解到原来唐老师老家是贵阳人,学医出身,当过多年内科医生,后来转身投入教育公益事业,一做就是好多年。她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丈夫是科学家,女儿在留学,她的同学非富即贵,很多她这样背景的人,早早在享福或者继续赚大钱了。但是唐女神十分热爱她的家乡,关心贵州、云南等地的乡村儿童教育。她每年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为乡村儿童教育奔波,深入一线做培训师,走访当地学校,与老师、学生交流,去传播好的教育。再留两个月的时间给自己放松充电。

为什么叫她女神呢?因为她的外表实在是太优雅了,根本就看不出实际年龄,有的时候从背后看过去,也就是个二三十岁的小姑娘一样。当然叫她女神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精神十分富足,总是充满笑容,很有温和的力量,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有教育的初心。

2016年,我从机构辞职之后,因为不再有合作,加上我又是个不喜欢主动找人聊天的人,我和唐女神的交流少了,幸好唐女神还是会想起我,有时候找我聊一点阿福童课程的事。我也会关注唐女神的朋友圈,看看她的动态。这一次就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唐老师在周六晚上要有一个线上课程。我看到她发布的信息,写着:阿福童课程,让孩子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我当时对“期待”一词有些敏感,然后就回复了一句,“让孩子成为你期待的样子”,这个好像跟我了解的唐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没想到唐老师当晚就回复了我。

----------------------------------------------------------------

唐:冬梅,打扰你下,我不知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你是觉得孩子不应该被期待,还是觉得很多成人的期待是有问题的?在很多次教师培训中,每当问老师“你每天辛苦地教学,是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老师们往往会回答:健康、快乐、感恩、责任等等,但他们当下教育的目标只是期望孩子考高分、升学。所以我想说他们内心真正期待的那些是阿福童课程可以给到的。你觉得这种说法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我:我的理解是,当老师对孩子的期待变成“执念”,哪怕这种期待的目标再好,都容易慢慢地看不见孩子,扭曲了教育本来的面貌。

我:最近看到一段话,说的是,教师其实都清楚教育孩子和教孩子通过考试很难兼顾,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同时处理两个关系,尤其是学业成绩越来越多地被作为绩效问责。我猜,你想告诉大家的是,用阿福童课程和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尽量兼顾到两者。

唐: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

在相互确认理解后,唐女神还跟我分享了2017年在从江县陪伴那里的阿福童教师和培训师成长的经历。她说:“那里是中英项目实施多年失败的,参与式教学搞了很多年还是流产,我去看他们上课就发现小组学习有形无神,于是强化培训合作、分工、规则等意识,作为小组学习的必须前提条件。然后反复引导老师提高她们对孩子反应的敏感性,慢慢的有几个老师就上道了。”

之前我们未爱也访谈过唐女神关于培训的事,她也曾提到从江县的事。看得出来,这一年的陪伴成长,唐女神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是真切地看到了他们的成长,看到了师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给了唐女神更好的信念。

我非常欣赏唐女神说的:“反复引导老师提高对孩子反应的敏感性”,正如她所说这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关键点。我也相信因为唐老师自身在培训中就践行这样的理念,也关注教师参与者的反应,及时鼓励她们、回应她们,她所说的理念才会被教师接受,被教师践行,在实践中发现教育中“爱”的真谛,“关系”的真谛。

我们也探讨着阿福童教育现在的落地情况,很高兴唐女神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因为自由和坚持,她一点点在乡村教育中播下了阿福童种子。

晚上十点多,和唐女神聊完,我开始想事情,想阿福童教育,想教育的影响,想好的教育怎么去在乡土扎根。公益教育到底是一个快的事情,还是一个慢的事情?是一个陪伴式成长的事情,还是一个可规模化的事情?

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陪伴式的成长,虽然以前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做的是课程研发、产品,是希望走规模化的道路。但是这一年我越来越觉得,真的教育影响只有发生在关系中、发生在互动中才能够产生,所以陪伴式的教育影响是很重要的。

就比如阿福童教育扎根本土来说,我觉得像有唐女神这样一个本身是全面了解阿福童教育、并且信任和践行阿福童教育理念的人,然后进入当地,给老师们做培训,根据老师现有的基础和当地发展情况先做初期培训,做理念渗透,做第一个脚手架,再慢慢地跟着他们产生的新问题,去加入新的课程内容或教学方法,一步一步的去增加脚手架,一步一步的支持老师成长,这样才是完满的。

虽然这样做的速度会很慢,但是我感觉对于一种新理念新课程去扎根发展来说,这样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产品的植入,而是要去改变,要去扎根本土再破土而出,所以陪伴式成长我觉得更重要,而规模化的产品可能更适合于嫁接,本身有比较合适的土壤再去嫁接。

很想以未爱机构的名义,再次去采访一次唐女神,她特别符合“青色”特质。庆幸在公益教育行业,在教育领域有唐女神这样的人,一步步地去前行,去播种,用美好的自己、美好的教育去传播好的教育种子。我也相信乡村阿福童教育,在唐老师的带领下会有更好的一天。

初稿写于2018.01.0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