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苦作舟(改动)
致富路上苦作舟(改动)
文/李惠兰
清晨,太阳刚刚爬出了地平线,整个皇甫村还沉浸在睡梦中,董志中的早点摊就响动起来了。待到天色微亮,那些懒散不愿做早饭的或者急着要干活、赶路的庄户人都像是商量好似的,三三两两的开始光顾这个早点摊了……日复一日,这个早点摊已经在皇甫街上坚守三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早点摊,离不开这个早点摊了。而早点摊的主人——董志忠也已经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一
时光追溯到2010年的初冬,寒风呼啸,草木凋谢,经过了一个秋季的忙碌和收获,对于庄稼户的农人们来说又该到了果树桃树修剪枝丫的季节,可是在皇甫乡小淮村的一片果树地里,一棵棵还没有挂果的果树却因为品质不好不长果子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的滚在地上,一个身体瘦弱的中年男子又一次遭受心理上经济上的重创和打击,他已经是第二次拔掉这块地上的果树了,他不忍心看到这悲催的一幕,可是有啥法子呀,由于缺乏经验购买栽种了劣质果苗,他感觉命运一直在捉弄他,他失望地坐在地头泪眼朦胧,嚎啕大哭,心里揪心地疼,几年的心血和汗水又再一次的付之东流了……
这个人就是董志中。他不到一米七的个儿,说话干脆,头脑灵活,勤快干练,一个朴实憨厚的中年男人,他出身皇甫乡小淮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姊妹五个,父亲以前靠承包大工程为生计,小时候他们没有受过多大苦。因为父亲年迈,他和妻子卫自芳结婚四、五年以后,两个孩子相继出生,肩上的担子一下子感觉沉重了许多,早早接管了父亲以前的果树,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果树不套袋,又缺乏管理知识,再加上是埝地,果花连年受冻不挣钱,劳而无功还赔钱,最后掘了果树。那个时候年轻就是资本,有的是精力好折腾。乡里又提倡栽柿子树,几年后柿子挂果也没效益,他们又挖掉柿树栽上富士苹果树,没想到还是年轻缺乏经验盲目栽树,结果上当受骗了。
2010年的冬天,对于志中来说,是一个最为艰难困苦的阶段,眼看着一年一年过去了,果树苗长不大长不高,只好忍疼割爱不得不连根拔掉一棵棵果树,一次次折腾一次次无望,夫妻俩的心沉到了谷底。
穷则思变,贫穷的日子在生活的逼迫碾压中不停的发生着质的改变。辛苦经营几年的果树因为品质不好被拔掉了,两个半大不小的儿女,眼见着一天比一天花钱多了。人的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有动力,什么事都能干成。为了生存,为了生计,为了孩子,为了老人的医疗费,董志中夫妻俩擦干眼泪,重整旗鼓还必须要在这十多亩地里做文章,看到别人栽桃树种果树一个个都有了起色,他们羡慕啊,2011年他们有重新振作起来,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上次购买果树苗的教训,又开始忙碌起来大规模植果树栽桃树,他们还承包了别人十多亩地,种玉米种药材,不停气地折腾打药施肥修剪拉枝,桃三果四,桃树果树还没有挂果,地里投资需要钱,两个孩子也都要上初中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他们不能停下忙碌的脚步!
二
生活最大的悲哀是心莫大于死,只要心怀希望满怀信心,生活的道路随时都会充满阳光出现美好。事情也总会在山穷水尽之时,出现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那是一个冬天早上,他们夫妻俩到县里想购置一辆农用三轮车,因为天寒地冻去的太早,远处那早点摊上热气缭绕,香味扑鼻,很是诱人。
“我们也去吃点,暖暖身子吧!”
一旁的志中禁不住美食地诱惑对旁边的自芳说,那时吃早点的人多的排队,老板忙的油条都炸不过来,老板娘端汤递菜,亲切招呼着客人坐下来,她俩坐下来边吃边看着人家早点生意如此火爆,很是羡慕,顿时幡然醒悟,自己在村里也能办个早点摊呀。二人目光对视,莞尔一笑,一条新的脱贫发家的希望像熬夜里一盏明亮的灯,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有条件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董志中哪里跌倒哪里爬,身上永远充满着万荣人特有的坚毅与执着,这精神也可以说就是当今的新万荣精神……那次县里回来,说干就干,他们开始在家里支起了油锅,学做炸油条煮油饼,刚开始油条火候掌握不好,炸出的油条起不来,不酥软,媳妇自芳可笑地说:“那时那些瓷实油条可是让我们吃腻了!”志中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丝毫不为自己的失败而气馁,然后他四处考察,多处请教,多次品尝别人家的油条、豆腐脑、馍夹肉,反复打听研究实践炸油条,做卤肉,小笼包的秘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把做早点的各种手艺学成了!
一帆风顺的事情不是很多,生活往往不会按照人们预设的美好向前发,总会在晴空万里的时候来一点倾盆大雨的恶劣刺激,去触疼折磨那根敏锐坚毅的贫穷的神经!他们夫妻俩刚开始在村里临时打个遮阳棚子,只做油条豆腐脑。一个阴天的早晨,他们的早点摊刚摆出来,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因为遮阳伞太小,摆早点的厨具太多,来不及收拾,连人带面、小菜、油条都给淋了雨,油锅也浇了水,噼噼啪啪地像燃起了鞭炮,那次损失不小,志中的胳膊也被溅起的热油烫伤了一片,这次小小意外对于刚刚起步的贫穷家庭来说,夫妻俩可是损失大了,从此他俩四处打听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摊位。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吐清香。2013年初春的一天,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彻天际的鞭炮声响,一个不到十平米的临街小店门前人声嘈杂,两顶四角遮阳伞在门店前撑起一大片阴凉。伞下各类餐具中的包子,卤蛋,豆浆,豆腐脑等早点样样俱全,餐桌上的盘子里面盛放着咸菜和小白菜,菜瓜,凉拌鲜韭菜等各色小菜。伞下东西两排摆了六张餐桌,满座的客人正在津津有味的用餐;临街的一边,董志中围着个蓝色的围裙头戴白色的厨师帽,正在油锅前专心地炸着油条;衣着干净整洁的妻子面带微笑,忙前忙后迎来送往地招呼着客人……董志中的早餐摊终于在一片喜庆祥和的热闹声中开张了!
三
几经周折,几经奔波,生活总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此他们租赁的临街早餐店开始正常运行了,有了摊位还要讲究经营的方式方法,他们从顾客的喜好出发,扩大了经营,早点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一年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绰绰有余。但是这一切都是用苦换来的:前一天下午五点,他们就要和好油条面冷藏到冰箱里,然后买菜、摘菜、洗菜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五点以后到天黑夫妻俩抽空忙会地里的活儿。十点睡觉前记着泡黄豆,热卤肉汤,凌晨三点开始准备当天早点,切菜,调菜,弄包子馅,捏包子,炸油饼,一直到十二点才能忙碌完毕缓缓神儿,这样繁杂琐碎的活儿算下来一天竟然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剩余的休息吃饭时间仅仅才七八个小时……如此长的工作时间经年累月,他们已经习惯了。
谁没有个头疼脑热患病休息的时间呀,可是头疼脑热患病对他们夫妻俩来说,只能喝点药抗一抗了。 去年冬天妻子自芳由于身体太胖又长时间站立,双腿患了轻微静脉曲张病,医生让休息一段时间,可是早点摊子活太多,志中一个人吃不消,她知道家里不能没有她呀!就只能带病喝药不停气地忙碌,没想到病也就这样在忙碌地劳动中抗过去了!
“这样忙,果树地里的活儿也不能耽搁!”
“每天下午休息的时间,我们调配着干地里的农活,地里疏花疏果轻松的活儿由媳妇自芳干,打药除草这些累人的活儿由我自己干!”
从志中平凡的话语中,可以深深感受他们夫妻俩知冷知热、知苦知累,互相搀扶,彼此照顾,苦尽甘来的幸福和甜蜜!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用勤劳的双手不懈地劳动创造出来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如此,早点服务行业何尝不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成功的秘诀所在,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早点也不例外。他们早点生意做的如此风生水起,董志中说:勤劳吃苦是一方面,店里还必须干净卫生,手脚勤快,勤整理打扫,让客人吃饭要有食欲;同时做出的饭食还必须可口,比如他们调配小菜,客人吃完一些再调一些,不然调的多了放置时间过长不好吃,客人上门,勤低头征询改进意见,客人离席,若有剩菜必须琢磨改进;还有他们做的是无矾油条,不用明矾吃了健康,炸油条油饼的食用油都是两天一换,不然炸出来的味道不好,人吃了也不健康!特别是油饼油条面要酥软,个头必须大让客人吃着实惠,还有各种汤啦,豆腐脑啦,他们用的是大碗,量足!另外待客要热情,童叟无欺。
凡事都要精于技巧,讲究火候。志中是个好动脑筋善于钻研的汉子,他结合平时实际经验和学习积累,把他们的绝活馍夹肉做到了极致。馍夹肉这是顾客最青睐的早点美食,他说做卤肉比须提到卤汤,他的卤汤很是讲究,调料均为花椒、八角、丁香、桂皮、小茴香等十多种,妙在比例搭配,做法讲究,每天早上四点起煮,六点出锅,存汤的方法很是考究,禁入冰箱,以防止异味渗入,每晚十点须加热,寒冬季两天一加热,以防异味。盛夏的一天,有一次,收工回来,热不可耐,晚上劳累心不在焉就休息了,嘱咐媳妇自芳热汤,没想自芳竟然忘了热汤,第二天清晨问媳妇汤热过了没有,自芳也急了,女儿凑到卤锅前嗅了嗅,欢天喜地说:“爸,汤没变味,热热就行了!”志中暴跳如雷:“死女子,你懂啥?这三伏天没变味也走味了,这是打底的老汤,不能有半点不纯,倒掉重做!以后卤肉汤加料、添水、加热我自己弄,都别沾手了!”志中一句话很是经典:“熬卤汤如做人,做人走错一步,会遗憾终身,卤汤不护好底,会前功尽弃!”所以志中的卤肉汤拿捏到位,他的卤肉色泽亮艳,嗅着垂涎,吃着不腻,成了早点的一大招牌,客人进店必点,招来方圆村里的百姓都慕名而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董志中夫妻俩用勤劳、极致、朴实、诚信、热情架起了一条从贫穷通往幸福的桥梁!
四
好风凭借力,扶贫助我行。2014年、2015年儿子和女儿都相继上了大学,他们夫妻俩心中喜忧参半,两个孩子每年学费生活费就要花掉五六万元,这些学费他们的早点收入可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节骨眼上,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也惠及了董志中一家,发改委扶贫队第一书记赵培宏和一对一扶贫困负责人主动的走进他们家庭了解情况,给孩子们报了教育助学雨露计划,给他们家送来了肥料,油米面等补贴,更可喜的是移民工程国家给他们一家五口人补贴了12.5万元,他们添补了六万元,现在一家人住进了移民小区的新房里,解决了他们住房简陋的后顾之忧,儿子以后娶媳妇也有了新房,说这话时志中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意。同时扶贫工作组不定期在村里举办果树栽培技术学习班,他们也学到了不少果树桃树栽培修剪嫁接套袋新技术。宽松的农村扶贫政策给他们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平台,但是真正的拔掉穷根摆脱穷境,离不开他们夫妻俩穷日子里,流血流汗,摸爬滚打!这便是吃苦耐劳,脱贫致富的新万荣精神!
说到今后的希望时,他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喜悦,儿子今年已经参加工作,女儿上大学二年级,他们感觉到家庭经济的担子轻了许多,以后富裕的钱积攥起来要给孩子娶媳妇,再有多余的钱还想把家里的五间土坯房重新翻盖一新!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不能依靠政府扶贫,关键还要靠我们个人勤劳脱贫致富呢!”董志中这句实诚的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心,它彰显了万荣人脱贫致富的执着与自信,从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这对早点夫妻未来幸福生活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