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教育?比较好考吗?
上一次更新竟然已经是三年前了。
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一件,是我参加了两次研究生考试,最终上岸。
我的职业是程序员,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转到教育行业,所以考上教育学的研究生是我踏出的第一步,没想到一踏就是两三年。
这两三年还参加了一些其他的考试,比如广东省考、广东事考、教资考试,虽然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也是我在“求变”路上的一些挣扎和努力。
我考的是非全日制。是因为考虑到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仍然在我个人的生活,甚至是家里的生活,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周末上了研究生的第一节课,英语课(没达到免修的条件),全英、提问、汇报、演讲,让我一度自闭。在“被迫”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这种紧张的心情才些许放松了下来。
我考研英语成绩83分,属于高分层,但备考的过程中只是自己学,不需要当着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讲口语,所以并不会有什么压力。但是英语课上就很不一样,全英的课堂让你不能分心,一分心就跟不上老师,随机提问,答不上来还挺尴尬的。
这其实还不是我最感到焦虑的东东。最让我焦虑的,是身份认同感的缺失。
我属于跨考教育学,意味着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老师,但我不是。
对话1:
同学A:“我在xxx学校教语文。你呢?”
同学B:“我是xxx学校的物理老师。”
同学C:“我是大学老师。”
我:“.......”
对话2:
同学A:“你在哪个学校?”
我:“我不是老师。”
同学A:“那为什么考教育?比较好考吗?”
我:“.......”
上周末下课后,大家都在电梯口闲聊了起来,直到有个人再问其他人,“你是教什么的?”。马上就要问到我了,我假装要上厕所,溜了,自己走楼梯下去的。
不知道这叫什么,职业焦虑?还是自卑?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积极面对啊。本周末我的导师召集聚餐,免不了自我介绍,到时聊到这个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大方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