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从坟地的枯骨中汲取营养
这些恶魔冷眼注视着我,犹如游人欣赏疯子
电影海报六一儿童节要到了,这人要是年纪大了,就容易想起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常常在家里蹲着CCTV-6电影频道放电影,如果碰到喜欢看的就抱着西瓜看上俩小时,也因此对很多“奇怪”的电影都留下过很深的印象。《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尼尔·汉德勒的《雷蒙·斯尼奇》系列童话其中的三部作品。虽然说是童话,但实际上无论书本原著还是改编电影都充满了哥特式风格。“哥特式”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推崇阴暗的情调。在文艺作品中,它赋予了其神秘的色彩,恐怖又悬念重重的情节,以此揭露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罪恶,难以启齿的阴谋,和令人发指的暴力。所以在《雷蒙·斯尼奇》系列里,就连主人公的姓名都借用了惊世骇俗的《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这个名字。汉德勒本人更是表示:在我的小说里不要指望看到什么美好的结局或者快乐的童话故事,这里甚至都不会有令人愉快的开场。
乍一看还是很“童话”的对吗?打住!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们继续看下去。
画风很快就突然一变,画外音对你“亲切”的说到:很抱歉这不是你要观看的影片,因为(接下来)您将看到的影片会令您非常不适。
如果你是一个看过很多电影的人,我想你大概会觉得这部电影可能出自蒂姆伯顿这位颇具暗黑哥特风格的鬼才导演之手,——他总能用几笔冷淡的色调就无限的夸大那些阴郁旖旎的背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实际上,《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最开始的确是想交由蒂姆伯顿执导,可是后来蒂姆伯顿退出,影片才改由布拉德·塞伯宁接手。
电影中的讲述人“雷蒙·斯尼奇先生”是第一个出场的角色,且听听这位操使着打字机的男人该如何向我们讲述这个不幸的故事。
维奥莱特·波德莱尔是影片主角团里年纪最大的孩子,同时她也是一名年仅14岁的发明家。
克劳斯·波德莱尔是个12岁的小男孩,却记忆力惊人,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
最小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只有2岁,叫桑尼·波德莱尔,她有个不同寻常的嗜好:喜欢咬东西。
可这个“啃咬的乐趣”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微笑,因为很快有一位名为“波尔”的银行家过来告诉我们,当然也告诉了波德莱尔三兄妹一件不幸的事:他们的父母在一场火灾中丧生了。
故事至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并不是一部话题轻松的“童话故事”,故事的讲述人斯尼奇先生也很贴心的又一次做了提示:如果你想离开,去看快乐小精灵的电影,现在起身离开影院还不算晚。当然,这句话另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还不离开,就要继续听我接下来的故事了。
接下来的故事显然不再压制自己的风格,阴郁诡秘的街道、建筑、氛围、以及背景音乐都象征了一件事的发生:全剧当中最大的反派——奥拉夫伯爵即将上线。
奥拉夫伯爵的扮演者是金凯瑞,他是一位喜剧大师,也是一位真正的演员。由他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放在今天,网友们依然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甚至国内媒体新浪娱乐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金·凯瑞,活宝,他面部神经发达——只有卡通人物才能做到的橡皮脸加弹簧,他却能轻松驾驭。而他的肢体语言更加鬼怪精灵、异想天开。他的表演已经超越了正常的人类极限,而且处处带着他的标签:“金·凯瑞电影,无法仿冒!”。
可以说,《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除了自身的电影风格和过硬的文学素质,还有一流的演技支撑着它。
Emmm,差点跑题,我们回到电影中来。奥拉夫伯爵在接下来这段神经质的对戏中,很“自然”的就把自己的最终目的说了出来:我该在哪儿签收那笔财产?
这就是奥拉夫伯爵杀死波德莱尔夫妇的原因,又收养这三个孩子的原因。在奥拉夫伯爵“一厢情愿”的参观房子的过程中,维奥莱特对着一个长长的螺旋楼梯问道:上面是什么?奥拉夫伯爵回答道:只是塔楼。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上去。最后孩子们被带到了一个破旧的小黑屋里关了起来。显然,这就是奥拉夫伯爵给他们的“新家”。
作为一部黑童话,孩子们在奥拉夫伯爵家里肯定也不会太平。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巨大。
在见证了奥拉夫伯爵的种种“恶趣味”后,克劳斯第一个忍不住提出了离开的建议,他说这里不是家,家是父母让你晚上睡觉的地方,是他们教你骑自行车的地方,是对你入学之日感动的说不出话来的地方。
讽刺的是,在这番义愤填膺的陈词后,他们还是没能逃脱这个魔窟。奥拉夫伯爵却开始有了计划,那就是用火车“意外”的杀死他们,然后就立刻取得他们父母的遗产了。
经过三兄妹的努力,这场意外最终化险为夷,波尔先生的到来更是给这三个不幸的孩子带来了一些希望,他决定带这三个孩子离开,转交给另外的亲戚当他们的监护人,只不过....在奥拉夫伯爵的狠厉下,这短暂的希望又能持续多久呢?
新的监护人蒙蒂是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人,他的屋子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生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的确对这三个孤儿很友好。可雷蒙·斯尼奇先生很快打断了我们:我也很想让故事就这样结束,但我的任务并不是写一个未曾发生的幸福结局,而是记录它。
奥拉夫伯爵很快开始了他的行动,他杀死了蒙蒂的助手,冒充成一个新的协助者来到蒙蒂身边。孩子们的提醒在神经大条的蒙蒂看来也只是被小题大做了的小问题而已,就这样,我们这位深得孩子喜欢的蒙蒂叔叔,被奥拉夫伯爵杀害了。
小家伙们当然不会跟着奥拉夫伯爵回去,在一连串的阴谋败露之后,三个孩子再次被波尔先生送去了新家。这次等待着他们的监护人是约瑟芬姑妈。约瑟芬姑妈是个《死神来了》看多了的人,开个玩笑。她是个极度神经质的女性,有被迫害妄想症,比如不点壁炉是因为怕炉子爆炸,不用门把手开门是因为怕把手碎成碎片伤到眼睛等等....
约瑟芬姑妈的眼睛在克劳斯努力追寻那场大火之谜的过程中,奥拉夫伯爵阴魂不散的又追了过来,这次他化身成一个瘸了腿的水手,取得了约瑟芬姑妈的信任。令人悲哀的是,尽管约瑟芬神经兮兮的样子的确很不讨喜,但她最后还是死在了奥拉夫手中,被成片的悲哀水蛭啃噬殆尽。
船桨上的就是悲哀水蛭奥拉夫伯爵在这个场景里说了这么一段话:“最终我被捕入狱,勇敢和崇高战胜了邪恶,这个邪恶的世界最终变为和谐之地,所有人都会载歌载舞,像小精灵一样咯咯笑。不错的结局啊,这就是你们心中所想的吗?”这句话呼应了童话故事般的开头,和整场电影里所有关于小精灵玩偶的小细节,甚至包括了经常放送的影片中的那首童谣。只不过作者给我们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波德莱尔一家三兄妹来说,他们的话没有人相信,现在也走投无路,奥拉夫伯爵就像噩梦一样笼罩着他们。正如《恶之花》所说:这些恶魔冷眼凝视着我,犹如游人欣赏疯子。
经历了水蛭事件,波尔先生误以为是奥拉夫救了三个孩子,在将抚养权再次移交给了奥拉夫伯爵之后,还“好言”提醒道:除非是血缘近亲或者有婚姻关系,否则孩子意外死亡是得不到遗产的。于是奥拉夫伯爵再生一计,打算用自己的剧目“奇异婚姻”来达到和维奥莱特结婚的目的,以此谋得巨额遗产。
到此为止,对于无路可逃的孩子们,反抗终于成了唯一出路。在维奥莱特同意出演这出假戏真做的剧目的时候,克劳斯偷偷跑去解救了桑尼。
同时他也发现了“眼睛”的秘密:眼球位置是一块巨大的透镜,它会汇聚光线的热量点燃照到的一切。显然,波德莱尔夫妇就是死在了这场大火中。
谜底揭开,故事到此也就即将结束了,再往下走反而落入了俗套。虽然原著的作者汉德勒曾经表示:不要妄想在我这里看到美好的结局。但对于电影,结局还是个令人满意也令人失望的Happy Ending,克劳斯用这个罪恶的“眼球”点燃了那封象征着誓约和阴谋的纸笺,波德莱尔三兄妹和所有美好的童话故事一样最终成功的阻挠了奥拉夫的计划。
电影虽然为了市场和受众不免走入了俗套的结局,但是金凯瑞所扮演的奥拉夫伯爵却又爆出了金口玉言,他在阴谋败露之后当众指责波尔先生也是“同谋”:你才是魔鬼,孩子们早就告诉过你我的阴谋,但你不相信,没人相信孩子们的话。正是这样,波德莱尔三兄妹才不得不被逼的奋起反抗,假设最后他们没有战胜奥拉夫伯爵,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责任又是谁的呢?如果爱他们的蒙蒂叔叔相信了孩子们,蒙蒂就不会死,同样,约瑟芬姑妈也不会死。如果从一开始波尔先生就选择相信孩子们,这也不会成为一段“不幸的历险”。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以极具风格化的画面,戏剧化的妆容,和喜剧化的台词、动作处理,打造出了这样一段诡秘奇异的历险记。虽然失去父母的孩子心愿很简单:他们只想要一个家。可悲的是,“这个世界,可以用两个非常凄凉的词来形容。”
《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曾经写过:谁不曾从坟地的枯骨中汲取营养。影片虽然以童话的风格给人们埋下了一抹丑陋的黑暗,但怎么看待这份黑暗则是观众自己的事。正如影片中的眼球,它既可以烧毁美好的家庭,也可以摧毁罪恶的条约。善恶本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