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里真好看,仅此而已

2016-12-20  本文已影响25人  哎哟喂书屋

1

我有个朋友,年近40,平时工作不忙,但他很少刷朋友圈,也很少发朋友圈。常年关闭微信的这一功能,偶尔会开一下。

我问他:“你不怕错过什么信息吗?”

他回答说;“很多发生的事情,通过公众号和网站就能了解到。至于别人的动态,要是需要我知道,当事人会通知我,或者我会去单独看他的朋友圈。发在朋友圈里的信息,我觉得大部分都是用来展示个人形象的罢了。”

2

这话听起来有点偏激,但仔细想想,挺有道理。

微博、微信之类的社交网络工具已经普及。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品牌管理者,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形象。

其实,网络形象更多的是虚构的外在自我,正如朋友所说,在朋友圈里,你展示出来的那一面,只是你希望别人看到的那一面而已。

并不等于真实的自己。

发张照片先P个图,出去玩儿先想想怎么发文案,然后进行定位,这些动作,都在打造别人眼中的你。

3

习惯了这一动作以后,大部分人会把精心打造的形象当做自己。这是人的惯性,喜欢用最好的那一面来定义自己,屏蔽了消极的一面。

打个比方吧,如果你每天化妆出门,你习惯了妆容精致的自己,你是否还能直视素颜的自己呢?

《品格之路》这本书的作者就提出了两种美德,一种叫做“简历美德”,一种叫做“悼词美德”。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写简历的时候,就像在发朋友圈,会刻意地包装自己,展现出最好的一面。简历写得再漂亮,也不等于你自己的能力。

而悼词不一样,有点像“盖棺定论”,是尘埃落定以后,别人对你这一生的回顾和评价。

简历美德是你表面上展现出来的东西,而悼词美德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4

这么来看,我们显然知道悼词美德比简历美德来得重要得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更关注简历美德。

我们更在乎我们呈现给别人看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习惯了这么做以后,有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过分关注别人的看法,往往会混淆自己内心深处的判断。

你想去一个地方玩,究竟是你喜欢那个地方,还是觉得发朋友圈很酷?你吃了一顿很贵的饭,你可能觉得十分不值,但朋友们的点赞和羡慕,却满足了你的虚荣感。

5

所以,明白了朋友圈以及社交网络上的形象,大都是别人想要展示给你的一面以后,你还可以意识到下面这点:

“社交媒体达人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为自己设计一个比真实自我更幸福、更上镜的形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拿自己与别人精心设计的古怪形象做比较,然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失落。”

你完全没必要有这种失落感。我见过不少只是在朋友圈过得很好的人。

他们去旅游,明明挤得人山人海,但是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永远是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的惬意模样。

他们去米其林餐厅吃个饭,刷卡的时候还咬着后槽牙,发朋友圈的时候却配上“生活中必要的小浪漫”的字样。

有些人可能都发愁怎么还上信用卡账单,但依然晒出很贵的名牌包包、首饰。

6

生活过得怎样,只有你自己知道。千万不要变成只是在朋友圈过得好的人。

在社交网络当道的今天,我们还是要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因为你最终能走得多远,取得多大的成就,永远不是由你朋友圈的精彩程度决定的。

今日三问:

001  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没有别人的点赞、夸奖,你是否仍然愿意这么做?

002  你有没有经常“沉浸”在朋友圈,而没有好好做自己?

003  如果要给自己写悼词,想一下,你想写点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