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54人  梓麦

因被课文《祖父的园子》吸引,我捧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她的文字洗涤到了一种干净澄明的境界,她于书中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丝毫为写作而写作的意思。

如何表达我对《呼兰河传》的迷恋呢?只能说,我与《呼兰河传》相见恨晚。

持卷阅读,我似乎看见萧红拿着那支熟悉的笔,笔尖与纸面缓缓地摩擦,记叙着那些个在她心头渐渐模糊却永不消失的故事,留住那些个曾在她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人……

有二伯是萧红家的长工,本姓李,绰号“有子”。萧红不知其姓,就称其有二伯了。萧红是这样对他进行描述的:“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我看到了有二伯那颗寂寞的心灵。他十分渴望被人关怀、在乎,不善于去爱,只能和天上的麻雀倾诉烦恼。他很倔强,不肯将自己坦然地交付于他人,将感受交给大自然,是他唯一的选择。

其实他不是怪人,只是个最平凡最平凡的人罢了,因为我在他身上看见了我的另一面。

每个人都有对世界感到烦躁的时候,那不是脆弱,而是心灵深处埋藏的那个真实的自己,只不过所有人都对这种感受嗤之以鼻,却又心知肚明。何必自我催眠,将自己的心枷锁深扣呢?书中的有二伯,也许是自闭的代名词,虽然对生活不满,但还是依恋着这个世界的阳光。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祖父是属于这座小城的。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一点点看着“我”成长。同时,我也是属于祖父的。我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在祖父日渐衰老的时候出现了,并带给了他快乐与生机。

祖父很有些学识,他经常教我读诗。没有什么课本,就凭着祖父口头传授。“祖父念一句,我就跟着念一句。”虽然什么字句都不了解,什么含义都不明白,但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便大声地读了。

祖母死后,我便吵嚷着搬到祖父的房间去住。自打搬到这间屋子里以后,“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我可以想象,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和这个天真幼稚的小女孩,顶着露水念诗,沐着晨曦念诗,扛着日头念诗,披着夕阳念诗的场面。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当读到这段文字时,泪水溢满了我的整个眼眶。明明是一段再简洁不过的文字,却浸透凄凉。我仿佛看见了萧红那颤抖的双手、绝望的眼神、悔恨的眼泪。故事的帷幕已经落下,人生岁月去如水,不留双鬓白花,物是人非将萧红的脊梁击垮。如今的她已非昔日天真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明明玉树芝兰、功成名就,却保不住最亲最亲的人,眼睁睁看着他沉睡于洪荒,却无力扭转乾坤。

萧红的园子里,埋藏了太多故事,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人就不在了,花凋了,草枯了,她累了。不管是祖父,还是有二伯,他们用生命编织了萧红的童年。于是她想把他们留住,于是慢慢地,她把她的记忆留给了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