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听书稿样稿的分析和评论
2020-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蓝云落月
今天学习了《优秀样稿的拆解和典型问题的稿件解读》这节课,试着对平台提供的两篇听书稿样稿作了分析,对什么是优秀听书稿有了切身体会。下面,从思维导图制作、是否忠于原书、行文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案例)、引题、文字简练程度、知识增量(反常知识点)等方面作了
第一,思维导图方面
《今日简史》听书稿里思维导图里的三个知识点讲的是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办,是一种认知事物顺序的递进关系。
《童年的消逝》听书稿里思维导图里的三个知识点讲的是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一种时间顺序上的递进关系。
思维导图的第三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表达一个意思。
第二,开篇方面
《今日简史》听书稿用科技成果的利弊两方面、特别是科技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来引题。
《童年的消逝》听书稿用“童年怎么会消逝”这个反常识疑问和童年正在消逝的具体案例来引题。
第三,正文方面
《今日简史》听书稿第一部分的三个问题并列陈述。每个问题,提出观点,然后举具体案例进行论证。文稿中有很多反常识点,让听众有知识增量,有知识的获得感。第二部分的第一个知识点花了很大篇幅解释为什么,怎么做部分却只用了一小段带过。这也是一种写法,不一定把最大的篇幅放在“怎么办”的部分。对法则类,只要能说清楚也可以,不一定要举例解释说明。
《消逝的童年》听书稿第一部门用叙事的口吻,描述了没有“童年”概念的中世纪是怎么样。然后以印刷术的发明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事情的发展有了转折。第二部分,解释了“童年”为什么会消逝,以及消逝的表现。第三部分,谈了怎么办,怎么解决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
第四,结尾方面
《今日简史》除了总结前面的内容,最后两段对整个听书稿有个升华。同理,《童年的消逝》也在最后一段,对整个听书稿进行了升华,号召大家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