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类职场菜鸟成长记上班这点事儿

我想说:“领导,谢谢您的批评”

2016-09-29  本文已影响136人  爱读书写字的格格妈
节前,纷纷做起了白日梦

快国庆长假了,人心涣散,个个做事心不在焉,开会写报告汇报工作什么的完全不在状态,各种错误发生率陡增。我亦如此。

今天,我因着一件小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结论便是我想说:“领导,谢谢您的批评。”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早上拿着两份需要领导过目并提出意见建议的工作报告去找领导,话没说完领导的几句话就把我说蒙圈了:“你自己看过了没有啊?你自己看都没看就给我送过来了?你得先看了,然后给我一个参考意见才行啊小L,你以后得学会干工作你知道不知道…”递出报告的手瞬间僵在半空中,好在大脑还能机械式地发出指令,让我当时看起来还是一个面带微笑地连口称“是是是,好好好…”的自然人。

可是你知道我当时内心里的声音是什么吗?

哼!你敢说我

“哼,又整我?这都几次了,你就是故意的,看不顺眼就故意找事刁难我,还让我下不来台!哼,这本来就是该你做的事情,凭什么让我做啊,我要能做了干脆让我当你领导得了…我到底是哪儿得罪您了让您这样处处针对我?”

这便是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的习惯性思维。

最近刚在一个喜欢的公众号中看到一个类似的案例:

小王刚被公司开了,前几天来找我吃饭,谈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说:“我那老板太贱了,我都工作三年了,也不给我升职加薪。你说我还干个什么劲儿?结果他还把我给开了,说我今年老迟到,上班也心不在焉的。他都这样对我了,还指望我能好好工作?当我傻吗?”我问她:“那你今年好好工作了吗?”小王说:“当然没有了,我也就使个五分力吧,省点力气我还不如干点别的呢?我都上网看小说什么的,反正又不会给我升职加薪,谁给他好好干啊。”“所以你就混了一整年?”“对啊,我应该早点辞职的。现在感觉就业情况不好,很多地方我这个年纪都要中层,我还做不到,底层我又不愿意干。都是老板这些年耽误了我,不然怎么会找不到工作?”

看此文时在心里对小王的逻辑无比鄙视,可是,看看刚才的自己,与他又有什么本质的分别吗?

回到座位冷静之后,突然被刚才那个真实的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能这样想问题呢?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入了这样的思维怪圈的?

让我想想

原来,我早已经在某些方面成为了那种自己很讨厌的人。

这样的“小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心里,自己没能力还不努力,脑子里的思维永远是:“你不给我升职加薪,我就不给你好好工作”,你有没有反问过自己:“如果你不努力不上进老板凭什么给你升职加薪呢?”小王们于是每天带着怨气“混”日子,占了大便宜般在心里得意,殊不知到头来“混”掉的只能是自己的青春。

当时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跟“小王”完全不一样,可是,你看看刚才那个在内心里发牢骚的我,和“小王”的逻辑又有什么分别?其实不仅仅在这件事情上,反观我对目前工作的态度,也是一样地“混”,什么都是凑合应付、蒙混过关了事。

以前我总习惯把这样的问题归结为“我的情商不够,不懂得逢迎或者圆滑地处理事情”,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不用心”,也就是你的工作态度问题。

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你工作中的不用心、你的敷衍,领导同事都是能看见能感受到的;同样,你的认真、你的敬业、你的诚意、你的用心,领导同事们迟早也能感受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绝不过时。

另外,“敬业”方面,其实国企和私企、外企在本质上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事情虽小虽少,也足见你的“用心”。这方面我之前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在私企外企的晋升机会相对公平,大家都是凭本事吃饭;而在国企,各种关系高于工作能力甚至高于一切。其实,“不见光”的部分毕竟是少数,身边几个“凤凰男”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眼睛一定要向内(从自身找问题),向光(看社会上光明的一面),向上(看那些比自己更加努力向上的人),而不要用自己“井底之蛙的眼光”去衡量“鸿鹄苍鹰们的高远志向”。

还好,最近从《曾国藩家训》中学到他老人家一个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习惯或品质便是:自省,常常自省,甚至每天都写日记剖析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和思想,做的对的事情是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该怎么做效果会更好。“吾日必三省吾身”已列入了我的修身行动列表里,但目前还没有做到“日三省”,只能勉强到了“事省”的程度,遇到事情遇到问题时才会去反省自己。

迅速启动我的自省模式

首先我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来分析早上的这件小事:

第一,领导能批评你,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对你的器重,对你是有一定要求的,否则,那么大的领导谁有空搭理你?也许有人说“朋友,你想多了!”那最差,领导的批评也是在促进你的工作改善啊,难道不是一桩好事?(听起来有一点点阿Q,容我继续解来!)

回想一下这几年来,习惯于以前在向领导向客户汇报完调研报告之后被改的面目全非的我,不是一直抱怨国企的领导“不会提实质意见”吗?“不提点修改意见让我都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啊!”

其实,不是这里没有进步机会,是我没有发掘到这样的机会而已。这两种风格的企业模式注定了领导能教会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需要用自己敏锐的触觉去发掘到这样的不同机会,而不是强硬地把两种模式放在一起做比较,然后活在各种抱怨中。

一切都是我的问题,是我自己用懈怠的心蒙蔽了本来明亮的眼睛,是我自己没有守住自我的防线而被国企里一些不好的风气迅速淹没掉同化掉了,大家没有攀比谁的能力强谁的进步快,而是在比着偷奸耍滑,看谁不好好上班工资奖金却一分不少,看谁找的借口多休的假更长,工作则是能躲就躲,能推则推。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向落后学习、向末尾看齐”的畸形思考逻辑!归根结蒂,是我错把“小王”当成学习对象了啊。

有时真的搞不清楚

第二,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角度审视一下我自己:的确是一个做事不够细致、缺乏主动积极性、工作不够用心的人啊,我怎么放心把这一块的工作全部交给她负责呢?

假设每次把需要领导处理的文件先自己用心看一遍,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或处置方式,然后再呈送给领导过目的话,领导感觉会如何?领导(甚至你我每一个人)都愿意做选择题、是否题,而不是需要动脑子写答案的开放题甚至命题作文。

反思剖析到这里,问题迎刃而解!我不但不会再抱怨我的领导,甚至想由衷地说声谢谢!(当然我是不会真的去找他说谢谢的,哈哈)

减少无效抱怨

我的逻辑原本是:再无意义的工作,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现在我想把这一句改为:既然做,就要用心做,把它做好,甚至更好,并从中学到点什么。就像秋叶大叔说的,即便再烂的书,他用批判的思维看一看也能写出一篇好的批判性书评来,还能通过分析这本书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提醒自己写书时不要犯同样错误,这些都是“烂书”给我的机会。

其实,以我现在的工作,即便用十分心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总工作量也不及之前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要怕付出了没有回报,因为担心没有回报所以我就不付出,这样的逻辑根本就是错误的。更何况,不论做什么,只要你努力到了,对等的回报自然会来。

我一直以来,还有一种想法:工作上也就这样了,能混就混吧,我还是挤出时间来学点别的技能也许更有用。殊不知,对工作的“懈怠”态度,其负能量会传染到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它必然影响到我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只是我还没有察觉到这种负能量的力量罢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体现在工作之外的事情,如果是那种“有利的事情我就积极主动用心去做,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我就应付”的功利方式,不但有可能在无形中错过了许多的机会,最终被“功利”掉的只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领导也好,亲人朋友也罢,与你交往的人都不是瞎子、傻子,你怎么为人处世别人都能看得到看得清。“糊弄”工作,“糊弄”生活,最后真正被“糊弄”掉的只有你自己。

“认真负责”才是我原本的做事风格啊!

这一次,我是真的被自己吓到了!

吓到自己

又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同样“见证”了我在工作上的不够用心。

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安排公司领导干部讲党课,昨天轮到一位姓Q的领导。这位Q领导不擅长讲话,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自己讲一下开场白之后放一个某某权威党校教授讲座的光盘算了,而这个选择讲座内容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也是因为假期在即,公司里上班的人寥寥无几,再除掉那些正在休假的、出差的人,能参加会议的人更是少得可怜,也因此,我错误地认为这个讲座就毫不重要了,看什么内容也都无所谓,应付一下就算了。

于是,我随手选了一张光盘就拿到了现场播放,事先没有任何的初步筛选和把关,哪怕打开浏览几分钟大致判断一下内容如何、讲的怎么样都没有做。结果很不凑巧,内容很烂,讲得也很烂。会中,我的第一直觉是“完了,怎么这儿差劲,要内容没内容要气氛没气氛,看来某某权威党校教授也不都是牛人啊。”可是,脑子里的另一个直觉同时在为我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其实还好啦,也许是因为他们录制的是影像材料,所以说话都比较谨慎吧;也许这位教授工作忙,这次讲座准备得不够充分吧;也许身边的领导没有觉查出讲得不好吧”…这个过程中,我都在自欺欺人,我唯一没找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不愿意正视和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把工作做细,没有初步的审核讲座内容,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

连续的这两件看似的小事,让我深刻觉察了自己的问题,我该庆幸。

不如改变自己

从今天起,我将认真对待、用心对待每一件哪怕很微小的工作。我相信,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在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总之,遇到事情,一味抱怨只能让你越想越气,活在各种怨气中,最终让自己沦为一名地道的“怨妇”,负能量爆棚的你让人避之不及;相反,面对问题和矛盾,放下你的抱怨,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反观自己的言语行为及内心世界,问题不但能迎刃而解,你还将触碰到豁然开朗后的轻松,感受自我提升后的自信,收获一份人生成长后的喜悦。

永不抱怨

(声明:文中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