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论语解悟

《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八、十九、二十章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116人  为仁由己zj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先生说:按礼法的要求去侍奉国君,别人却以为在献媚。

[愚悟]

本章没有交待当时的具体情形(《论语》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也不知道夫子究竟是对什么人或是什么事进行评价。但现在有不少学者认为,当时的鲁国,公室卑弱,三桓强盛,臣下多不能尽礼事君,唯独夫子能之,所以有人以为夫子这样做,礼有过重之嫌,或许别有所求,是一种谄媚。夫子知此,才有此一说,表明这只是礼之道,并非为谄媚。

生活中常常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有时候自己尽心尽力的做事,别人却误会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认为你在献媚,其实,只要自己做人做事合于理、合于道,又何必去管太多的声音,努力前行,做真实的自己才是重要的。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定公问:君使唤臣,臣侍奉君,应该怎么样?先生回答:君应该依礼来使臣,臣应该用忠心来事君。

定公:鲁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是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定是他的谥号。

[愚悟]

本章定公问君臣相待之道。夫子回答,大家只需各自尽了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必过多的去要求或考虑对方怎么样。君能尽礼待臣,臣能尽忠事君,就是各尽自己的本分而已,但是如果能够各尽本分,必能相互感召,君臣和谐团结,国家何得不治。

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君臣之说,但是上下级还是有的,两者如何相处?本章之论,大家还可以有所借鉴。推而广之,就人与人相处,不也是贵在能尽己吗?人能尽己,则无憾,亦无亏。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又何愁别人不尽于己呢?


[原文]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先生说:关雎,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个君子思得淑女为配。当他求之未得时,则辗转反侧,寤寐思之,深感相思之苦。等到求而得之时,则钟鼓乐之,琴瑟友之,又有一番快乐之情。

淫:过分而失当的意思。

伤:损害。

[愚悟]

本章谈论《关雎》之诗。古时,诗可以配以乐,能歌而咏之。诗是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所以有哀乐之情,快乐过度,则容易流为放荡,哀伤过度,则容易损伤自己。当然,哀乐是人之常情,本身并没有过失,倘若没有了哀乐,就是失去了人心,失去人心又何来人道呢?但是凡事贵在有度,哀乐也是一样,应当戒其淫伤。《关雎》这首诗恰好能做到哀乐适度,有忧虽深而不致于损伤,有乐虽盛而不致于放荡,所以夫子赞叹之。

现在,大家都认为哀乐是相反的两件事,所以多喜有乐,而惧哀伤。其实,快乐过度和哀伤过度一样,都会对人遭成伤害。夫子虽是赞叹《关雎》,实是希望人人都能哀乐有度,此中深意,学者宜自体会。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图片源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