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多读书
野路子产品经理,没人带过,你平时都在做些什么?
是不是会时常感觉发展不尽如意,又无从下手,想的很美好,实际确是啪啪的打脸。希望实现的,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结局。然后回到网上,看着别人家的产品经理风生水起,心里不禁落寞不已,奈何受伤的总是自己。
刚做产品经理的那个时候,我对网上一些理论知识真的是嗤之以鼻,觉得就是白写的,不可能有人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步。后来当到了我自己做的时候,发现有些事情是相通的,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竟然别人都已经写过了,自己还在沾沾自喜,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相反,如果能提前好好去了解、去思考、去实践,可以避免很多产品中的天坑。现在当内部成员和我讨论一个场景的时候,虽然我没做过,但是我能了解几个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这是任何人都没考虑的,所以说知识还是很有用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看书。
刚刚转行的那阵子,看了大概10几本书吧,都是草草略过,知道了一些的基本概念,我想大家在决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状态吧。后来大概1年半的时间,看书量基本在5本以内,看的最多的也是旧书,偶尔闲了随便翻翻,因为当时我觉得书本教不会我东西,只有实践过了才是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后来,我发现很多事情我搞不定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帮我搞定。也出现了一些好同事,帮我分析,给我出主意,可是按照人家的步骤,我就是做不好,而且做的也不顺,令我十分的苦恼。就比如在需求评审的时候,我发现需求就是无法落地,一大堆问题等着我,这时你该怎么办?直到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优势谈判】的书,真是久旱逢甘霖,一些理论真的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
首先,你能学到套路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工作之初,很多人教导我们要真诚,没错的,真诚很重要,这是一个人的品质,但是没人会告诉你真诚解决不了问题,真诚不是万能的。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很相信这句话,只要我真心待人,别人就能投桃报李,可实际的是,这种行为在当下看来只是一种弱的表现,只有提高了自己你才能说的更加真诚,因为这时候别人是相信你的。
套路,就是书上的各种例子,你把情景代入,如果你是主人公,对方是参与者,看看这种情况能不能适用,在大脑中模拟各种场景,然后在实际的过程中运用出来,只能说“谁用谁知道”。
之前看过一本书,讲述的是讨价还价的策略。应用到需求评审中,我会先提出一个极其离谱的需求,然后讨论如何实现,然而我只想实现其中的一小部分,当对方听见了这个需求,就会给我说哪里哪里不行,最后我再提出这个必须实现的需求,最终两方都能接受。
这就是告诉了我们,无论是时间还是需求,我们必须要提前用各种方式预留出来一部分,想要让他人能接受这个,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其次,你能学到全新的思考方式
说到套路,我觉得还是一种形式、方法上的工具,落不到上层,拘泥于套路,只会让自己陷入的越来越深,继而变得“狡猾”,这样就容易让人讨厌。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的是思考方式,一种思考方式可以演化出多种的手段,这就是举一反三。思维才是我们内在的根本,产品经理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法千千万,而思考的方式和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代替的。
就比方说,有一段时间在团队协同上,我发现自己处理不来了,很多事情都是沟通到了最后变成了僵局。所以我就从书上找找方法,果不其然,有应对僵局的解决方式。
它给我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式,我们所面临的不是死局,是僵局就有余地。其次,我要使用延缓的方式,继续说其他的问题。然后争取在小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一种默契。最后,我们再把话题回到问题点。
效果非常有效。不光如此,无论是评审还是讨论,以及各种会议,你都可以用这种思考方式,确定自己是不是面临僵局,然后通过这一步步去做转化,达成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它给我提供了一套迂回思维,这是我不具备的。往常我就是一股脑向前冲,毫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和面临的局面。
再次,你能更快速的获得经验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感觉我想大家都感到十分受用吧。你看一个人谈吐如何,就看他能否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也是一样的,能把事情说明白、说透的,就是对这件事十分了解的,别人因此也辩论不过你,因为你的经验就能避免很多的问题,你的经验和肚子里的墨水就是你决策的依据。
看书其一看方法、其二看思维、其三就是看经验,层层递进,这也是为什么每一遍看书都能获得不同的感触和体会。每一本书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作者的经历,所以只要看着他们的文字,我就知道自己已经遇到了什么,哪些是我没遇到的,这就是我要注意的地方。
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经理这类型的书,无论其他什么书籍,只要你想看,总会是得到一些内容,哪怕只是一点心灵上的安慰。
确实,产品经理应该多看书,你的兴趣决定了你看书的种类。千万不要遏制自己的兴趣,喜欢就去看看,你会发现比看自己不擅长的书收获要多很多,成长一刻也不会停下。
最后,能培养自己的气质
气质这个东西真的难得。平时看不出一个人,那就在他愤怒、落寞的时候来看,如果依然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样子,那才是狠人。当然了我是不行的。
我的一个朋友,平时爱好就是读书和写字,哪怕受到批评也是默不作声,在出谋划策的时候,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同行的路数、未来的发展,说出很多新奇的点子,着实令我们很多人折服。而且文质彬彬,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一个人看书和不看书的状态大不相同,深入浅出还是浅尝辄止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看书要看明白,不同时期看书的定位也是不同的。
比如,当前我就很需要方法,那我就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我就照着做就好了。当我们做了一遍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地方不对,回头再看看书,想想人家为什么是这样,我面临的情况和他相同吗,在试试新的方法。通过这样几次的试错,我们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最后说一句,我知道你们很“急”,迫不及待的想要成功,我也是一样的。无论是看书,还是看视频、听报告等等,都是为了将我们的“急”变成“稳”,有句话说的好,快即是慢、慢即是快,和大家共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