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人

就某平台读书方法节目《北大才子:如何一年读500本书》的反思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43人  最爱是英语

   

为保证发起人隐私,必须备好马赛克

    前言:先说一下平台吧!我在此平台收获了知识,也认识了我文章界的偶像,也不妨直说,我文章界偶像写的文章的水准是我努力和前进的标杆。此平台有很多像我文章界偶像一样厉害的人物,非常好的平台。平台给许多有真本事、有能力的人提供了一条道路,一条往上走的道路,平台也给想学习的人提供知识和经验,这是我很欣赏的地方。不过,随着平台人数的增多,平台质量也在下降,这是任何一个平台都逃脱不了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是这个道理,话糙理不糙。但是,如果放任不管,那就是平台自身的问题了,我预测,如果平台还不采取相应措施,使平台变得泛大众化(内容不深入的大众化),那么平台的价值和权威性可能就会被削弱。(我能说的只有这些,我只做好我自己,其他的就随它去吧!我控制不了的我就不去控制,未雨绸缪就好,控制得了的我一定会去控制,静观其变吧!他随意就好。本来这次应该写的是《深圳青年》的书评或者写的是《熔炉》的影评的,但我写的是节目的读后感。既然写了,就好好写,认真写完。这是题外话)言归正传。

  早在半个月以前,我就看到了这个节目,我看过许多教人阅读方法的节目,我每次都会被一些标题给吓到,所以我看到这种题目我一般都会很谨慎,如果实在太夸张,我会敬而远之。这次,我之所以看这个节目,是因为有很多人都买了这个节目,我就在思考,才半个月的时间,参与人数如此之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让我产生了困惑,我就想把这个谜团给解开。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给读者介绍这个节目,一,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关注这个节目?二,发起人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内容的含金量有多少?三,发起人自己有哪些平台?他利用这些平台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呢?

一,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关注这个节目?      我从两个方面给读者分析

发起人方面:发起人在学校上就给人一种很有权威性的感觉,北大相当于一个品牌,品牌的力量,在此就不用我多说。才子,给人一种非常有学问,有内涵的感觉,发起人不仅懂营销,还懂得心理学,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能够做得如此成功,而我无人问津的原因。(这是我自嘲而已,读者可随意发挥,你开心就好。)二,话题。发起人很会找话题,而且善于运用夸张的词。如何一年读500本书?(此处暂且不分析合理性,下文将会分析到)

参与人方面:参与人如此之多,我也想了几点原因

1,知识焦虑,这是大多数人都存在这个问题,急于快速提高自己,不断的学,(当然,我也存在,不过,现在好多了,在和某老师和某同学聊天之后,才逐渐想通的)

2,想读书,读书数量少。

3,读书多,却读不深。

4,不了解阅读方法。

5,无事可做便读书(我就是其中之一)

6,其他

二,发起人讲了哪些内容呢?内容的含金量有多少呢?

    发起人讲述了他在北大学习期间的学习经历,讲自己读过哪些书?用了哪些读书方法?做过哪些事?等等,我会重点讲作者的读书方法,次要的内容我会略过,文字太多,读者也没有看下去的耐心。

    发起人讲了以下几点

1,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是一条黄金法则,谁说谁有理,而且不可反驳。但发起人说一年要读500本书,而且还要加入精读,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一年想读500本书,一天至少要读一本书,而且有些天需要读两本。我说一下午我读书的时间吧!我读一本书6-8小时不等,但作者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作者没说,我也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不说。如果根据作者说的,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恐怕一年读不了500本书。如果我也和发起人一样做,不考虑阅读时间,我恐怕可以把图书馆的书都给读完了,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如果要快,我会快出一个境界。所以说,作者说一年读500本书的这个观点,我是很慎重的。)

2,由一本书引出另一本书,发起人的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3,每页都读。这个观点,我当时赞同,但我后来一想,发现不对劲,每一页都读,这不是精读吗?读者可能会想,每一页都读,但有主次之分啊!重点的看,不重点的就不看呗!那好,我无话可说,您真正能够有这个水平了,我相信,读书对你而言,意义其实不大了。(读书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明辨是非吗?)如果你已经知道书中的内容哪些重要,哪些是不重要的,并且是你在读每一页的时候都知道,那你可厉害了。一边读书,一边分析书中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不重要,一般人着实做不到。读书是一个十分投入的过程,而且是全身心的投入,你读一本书时,你周围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只剩下你和这本书,虽然你读这本书时会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你不是急于分辨这本书中每一页的内容好或者不好,重要或者不重要,而是就书中的某一页的内容,就作者的观点进行联想和深入思考,你认为对的就标记,认为错的,写出你认为作者观点错误的原因和理由。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像发起人所说的读书,可能只适合于发起人,或者向发起人一样“厉害”的人物。

内容的含金量有多少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妄作评论。

三,发起人自己有哪些平台?他利用这些平台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样呢?

发起人微信微博都有,我都关注了,并且我都认真看了。说实话,作者看的书和看的电影确实挺多,我发现,我和作者也很像,喜欢看书,喜欢看电影,但我们俩有一个区别,作者看书多,看电影多,写得少。我看书少,看电影也少,但我就我看的书和看过的电影写得多!由此观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者,做得怎么样?我也不妄自评论,但作者的实干精神是值得褒奖的!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也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只有踏踏实实做事了,才能够达到发起人甚至超过发起人的水平,其他的,我不多说了,站着说话腰很疼,不说了

    总结:我看完后,得出一个结论,少说话,多做事,虽然你做的事现在看起来很小,但是只要你坚持,一定能够水滴石穿。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好好学习,天天读书,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写于2017年12月3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