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秒杀满足感的利器
我母亲有一个我特别厌恶的习惯:特别喜欢比较。
每每跟父亲吵架的时候,母亲往往会抬出“你看看谁谁,人家多好,看看你”的语句,年纪小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等大了才发觉这句话是父亲的爆点,脾气温吞的父亲会在这句话之后爆发,两人开始争吵、冷战。
小学的时候,学习不努力,母亲总说“你看看xx,你看看你”;等到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母亲又经常说“你要懂得知足,你看xx她妈都不让她上大学”。一路被"别人家的孩子"比着,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是觉得怪怪的;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发现母亲这种聚焦于我的某一方面去跟别人来比较让我认同她“我学习不好”或者“我应该知足”的观点的习惯多么得令人难以忍受,她并不会思考我虽然有不足,但我也有长处;我是上了大学,但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有些人没有上学”并不是我止步不前的理由。
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之下,我严重缺乏安全感,下意识地会去跟别人比较来寻求生活上的满足。从这一点上,我深深地觉得一个人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真得很难很难。最近,我感觉自己深陷“比较”的漩涡,难以自拔,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寻求正确的自我认同,甚至有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今年,我硕士毕业。经历了惨烈的求职季,结局并不乐观。整个求职过程,焦头烂额,网撒得太大,一条鱼都没有捞到。可悲的是,求职初始,甚至到现在我都没有明了我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下意识得去跟周边同学、朋友的比较让我喘不过气来。
首先,求职初始,我面临着考公务员还是去学校的选择。由于母校是师范院校,大家都去投递教师的岗位,交流起来都对“享有寒暑假”的待遇感到颇为得意。现在想来可笑,但我当时真得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有寒暑假,我没有,好不平衡!所以我跟着打击一窝蜂得去投教师岗,并未考虑我是否适合,是否喜欢,是否准备充分;也放弃了准备公务员的黄金时期。后来,残酷的事实响亮得打了我的脸:我并未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折戟在起跑线上。这个时候,公务员考试也已经过去,我已经无力回天。事实上,如果我按照自己最原始的规划去考公务员的话,结果可能会好得多,因为我裸考的分数比一些准备了好久的同学的分数都要高出很多。
其次,“比较”这个因子的作祟在是否要留京这个问题上,展现得最为明显。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态:你看,留京你可以享受北京的资源,你的下一代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起点。因此,在是否留京这个问题上,我率先做的不是问我自己“你喜欢北京吗?你真心想留京吗?”而是告诉自己“留京,我才能比别人……”可能如果最后我如愿成功得留京了,这种潜意识的比较会极大得满足我的虚荣心;反之,则会加倍得打击我自己。事实也正是后者。
最后,在剖白自己内心的时候,总是最为痛苦和羞耻的。由于上述打脸的事实来得太晚,我几乎不可能去寻找其他的机会。在得知考证失败的那一刻,我特别庆幸我还留着一个OFFER没有拒掉,这是求职期间我给自己留的最后的退路。总以为走不到这么糟糕的地步,但最后还是至此。这个工作机会是这样的:教育企业,工作内容我特别喜欢;对于我这个专业的人来说,工资起薪比较高,到手1W起;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户口。因此,到目前为止,我身边朋友们的情况是这样的:绝大多数朋友都成功找到了落户的工作,但是工资也几乎都是6K封顶。羞于启口的是有的时候,在面对周边朋友时,我会不由自主得产生一种挫败感,甚至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当然,我并不是周边朋友就业情况最差的。有的时候,特别可笑,看到比我情况还糟糕的人,会心生一点点的慰藉。但瞬间又会被户口这个问题给秒杀。我知道户口对于留京的重要性,也知道强求不来的东西就要跨过去!
说实话,我正在跨的过程中!7月份,求职季基本上尘埃落定,成为一枚“北漂”。我在追寻自己内心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比较”是怎样诱导着我自己,让我迷失在虚假的自我中,纠结不堪,这深植于我的原生家庭和我的生活中。我也在试图摆脱“比较”这种情绪和习惯对我的影响,毕竟,对此,我深恶痛绝过,不能再拿它作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