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301#302——城市与城市总体规划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11人  弘语微言

本文讲述城市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共 3600 字,阅读时间 12 分钟。
在#108—土规、城规与五年规划的关系章节中已经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这篇文章展开叙述:

一、城市规划的历史

1、城市的形成

关于城市的形成有诸多说法,且都有不无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说法就来自于“城”、“市”两个字本身。

2、解放前中国城市的规划

《周礼. 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 “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同时也提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构成的十大基本要素:
1.道路系统(此为古代城市的骨架)
2.防御设施(例如城垣及壕沟)
3.宫殿区(包括宫室及官署)
4.祭祀坛庙区
5.宗教寺院区
6.园林区
7.仓库区
8.手工业区
9.商业区
10.居住区。
以上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其城市示意图见下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千年的里坊制逐渐废除。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其实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城市设计的主导思想如下:

中国古代城市基本沿袭了这些思想并不断发展,从下图——长安城的城市示意图可见一斑。


image.png

3、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

阅读《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李浩著)一书,可知
新中国城市规划主要分为以下阶段,初创期(1949—1957 年)——动荡与停滞期(1958—1977 年)——恢复与发展期(1978—1989 年)——重建期(1990 年代)——转型期(2000 年代)。没个时期的国家中心任务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政策体制、重要的规划事件和典型实例如下表:


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

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当地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具体内通。最终使城市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简单说城市总体规划就是政府根据未来的发展,对未开发的区域做的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城乡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00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出我国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如下图示:

三证一书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是城乡建设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在后续章节专门学习。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从《城乡规划法》可知,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如下:

  • 各地的城市规划会在规划部门网站公示,可供查询。

个人感受:规划最难的不是编制,而是“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的执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