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

2020-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立夏至
心有所属

晨起,泡一杯浓浓的红茶,在香气缭绕中读几页喜欢的书,温馨静谧。

读到动情处,大声朗读一段,或忧伤或感怀,不必介意打扰了娃娃。此刻,他正在酣睡,微微咧开的嘴角,口水流到枕头上,那又怎样呢?或许,昨晚的睡前故事还在他脑海里盘旋,此时正在上演最精彩的段落呢!

去年读过一遍《瓦尔登湖》,上一周读过一遍,这一周尽管忙的不可开交,我还是忍不住又去读一遍。这已经是第三遍了,百读不厌。

为何如此迷恋这本书呢?因为书是有魔力的,这本书尤其如此。它读起来,让人回归自然,心情平静,身处喧嚣的世事,人们变的焦虑、浮躁、苦痛甚至世俗。

走进它,犹如在晨曦中迎接第一缕曙光,亦如置身植被茂密的森林。走进它,心情放松舒缓下来,停留在精神的富足中不被外界所干扰,是一种幸福。尘世间纷纷扰扰,内心对安宁和归属感的需求就愈加强烈,而它的出现,满足了我的这种向往。在最美的时段读几页喜欢的文字,这便是我向往的生活。

曾经,不知蹉跎了多少岁月,每日在忙碌的生活中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记得,初一那年,同学的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陪我度过了一个难忘而充实的暑假。也正是那个假期里的那本书,让我找回了学习的信心,为我今后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动力。是的,是找到自信,不是重拾。

之前的几年,我仿佛在梦里度过,模糊又凌乱,没有方向,不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郁闷而无处倾诉,我只能默默的自己消化,或许那就是青春叛逆期吧,没怎么叛逆,但的的确确和自己拧巴了很长一段时间。

小时候喜欢学语文,新学期发课本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我会把语文课本从头到尾快速看一遍,然后用旧报纸包上书皮,再细细的不放过任何一副插图一个标点的精读一遍,回味无穷。

母亲一年四季忙于果园,晚上生火做饭基本是我的日常,把木柴往火炉里一塞,我抱着语文课本就躲到一边逍遥去了。因为喜欢,所以格外用心,专心阅读每一篇文章,用心书写每一次作文。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课外书,能借到一本,欣喜无比。因为用心,语文成绩比较优秀,而数学却一塌糊涂,初一暑假过后(确切说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我开始找原因,反复做习题,不懂的问题不再视而不见,而是问同学问家长。

清楚的记得,一次做几何,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父亲难得清闲,问我怎么了?遇到困难了吗?我点头,他开始帮我梳理分析,最后在他的引导下,我竟然解出了答案。当我把工整认真的作业交上去,在数学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时,内心感激又幸福。原来我是可以的,我讨厌的数学课也变的不再那么讨厌。

是父亲的指导让我走向了学习的正轨,是迷茫时期的一本书点醒了我,让我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从此以后,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成绩直线上升。通过阅读,我找到了新的方向。

昨天,儿子在书柜里找《童年》,说老师让每天读书半小时,我拍手称好。饭后,我看他做完作业没有读书的动向,便问他,他说小学已经读过了,可以不用读了。我不解,既然老师布置,肯定有阅读的必要,况且去年读过的书,今年拿出来读一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儿子听罢去照做了,我知道,这只是孩子迈出的第一步。

我希望孩子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多读书,读好书,给未来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我更希望他能从书中找寻生活原本的模样,守住那份宁静和从容。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我想说,每一个不曾阅读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愿我们,持一颗赤子之心走进阅读,享受文字带来的愉悦,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