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器乐教师的四个层次(上)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12人  雒渭

器乐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类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动作原理、作品结构、风格特征等理论问题讲清楚。还要能够通过示范,让学生对操作动作、结构划分和风格把握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声音效果,将理论和最终效果合并比照,从而明白老师的要求、作品的特点和达成的方法。所以器乐教师最好是既能讲得透彻,又能示范得准确的那种类型。

可是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钻研理论知识势必就会减少练琴时间;花时间练琴读书学习的时间就会减少。

几十年前,器乐整体演奏水平并不很高的时候,的确有很多老师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丰富清晰,示范演奏又专业准确。这几十年来,器乐演奏水平整体上提高很快,很多十几岁孩子的演奏技术水平早已超过十几年前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了。面对这些掌握了极高的技术水平,涉猎过众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教师们感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从器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水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能说能练,就是讲授和示范两部分都很强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是凤毛麟角的稀缺资源,他们的专业知识非常全面和深入,对自己教授的乐器的历史传承非常熟悉,知道从古至今在这种乐器上人们做过什么探索,留下什么思想;对重要的前辈音乐家非常熟悉,知道他们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主旨,明白他们想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什么东西;对他们的主要的代表作品非常熟悉,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人文背景还有技术背景,知道怎样表现这些作品,表现到什么程度最佳。

这样的老师还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能够将心中对作品的想象和表达用自己的双手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视听老师的示范演奏,能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这是第一流的器乐教师。

第二个层次是:能说不能练,就是讲授非常清晰明了,但演奏示范水平要低于讲授水平的老师。

为什么要将讲授水平置于示范水平之上呢?教师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是“教”,就是传授知识,把自己心中的东西用清晰的、准确的、恰当的语言传达出来,”交“给学生的意思。所以一方面要传达准确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能力特点,尽可能提高“教”这个动作的可交付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吸收传达出的信息,减少无谓的信息,学生真正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

如果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学生吸收知识之间的通道通畅,信息传递流畅,学生能够明白老师所说的意思,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大量练习和不断揣摩,逐渐接近理想的演奏效果。

虽然老师自己不能示范,但理论水平高的老师,欣赏水平也不差。他们知道作品的最佳演奏效果是什么样的,也知道应该怎样达到心目中的效果。他们不仅可以评价学生演奏中的问题,还可以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练习建议,包括练习方法,重难点的把握,作品结构的安排等,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这样的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一样可以教出非常优秀的学生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