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日知录】用户体验要素应用篇

2020-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JustMove

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归宿,学而不用是在浪费时间。

在学习产品设计的时候,我学到一套思考框架:用户体验要素。这个可以说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人必备的知识点。它大概的意思就用户体验分为5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

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视觉层。

当一个用户说,这个产品不好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他所指的那一层面不好,例如,这个产品并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没有解决他的问题),那是战略错了,对用户的需求理解错了,方向错了的严重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只是按钮颜色不好看,那只是视觉层的问题,这个很好解决。

理解用户体验要素有助于帮助我们更专业的判断产品的价值,更深刻的理解产品的内涵,不至于在评价一款产品的时候,只能在产品的样式上,操作上说上几句,无关痛痒。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个框架来判断人,在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的第一篇就讲述了这套方法。

如果人就是一款产品的话,对这款产品理解可以分五个层次: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层,存在层。

我们分别来理解一下这五层的含义。

感知层,对应着产品的视觉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长相,身高,口音这些表面的特征,这个很好理解。

角色层,就是这个人是什么角色,在不同的场景里,人有不同角色,比如在家里,她是妈妈,在公司她是银行业务员,基于角色层去认识一个人还是比较浅层的认识,因为基于角色的交流带着很多角色的条条框框,就用银行柜员这个角色举例吧,银行柜员在你眼中就是一个专业,礼貌的形象,当你去找她办理业务的时候,她不会像“妈妈”这个角色那样跟你说话。

所以,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个人,还要进一步探索。

资源层,包括了这个人的财产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等,说的还是人的身外物,其实还是没理解到人的内涵,如果是理解到这一层就结婚了,还难保不会离婚。

那要找到厮守终生的伴侣要怎么办呢,当然要了解对方的内涵了。

能力层和存在层可以一起理解,存在层其实就是这个人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成了才觉得自己存在。在过去,人们觉得吃饱就行,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马斯洛需求也说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终极追求,为了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拼死拼活去提升自己,其实就是在扩展我们的能力圈,扩展能力圈是很痛苦的,但是为了存在感,必须努力,就像一只狮子为了生存,必须掌握各种捕食技能一样。

查理芒格说,得到一个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存在层是一个人内在,你希望你将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你需要什么能力去支撑这个存在,你配吗?

说到这里,不禁在想,我的存在层长什么样。

其实,很多人(例如我)连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敢想。刚刚也提到了,扩展能力圈很痛苦,所以这么多人留在舒适区不敢出来,但又想刷存在感,都是徒劳。

到这应该就解释清楚这么去剖析一个人了,与人交往,如果说只是同事关系,我们了解到角色层就足够了,我们基于本身的职位与其相处,完成工作;但如果说想深交,想结婚,浅层的认知是不足够的。

这是看人,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可以用于指导我们做人。比如说,是做个表面光鲜,内里没资产,没能力的人吗?存在层对应着用户体验要素的战略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战略觉得战术,应该先考虑清楚目标,在围绕目标发展自己的能力,切勿乱动。

万物皆有相通之处,学产品也可以同时学做人,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