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友广场

【菊然一得】孔子的小聪明和难堪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孔子是个圣人,哪怕不是圣人,也是个大人物,但却经常喜欢玩一点小聪明,让人更加喜欢他。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大意是:孺悲想见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房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可诸涂。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日:“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日:“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日:“诺,吾将仕矣。”

      大意是:阳货想要孔子拜会他,孔子不去,他便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他家拜谢。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作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故事的精彩来自一波三折的情节。先是阳货想要孔子拜会他,孔子不去,这是第一波折。孔子不去,阳货便送给孔子- -只熟小猪,这是第二波折,而且留下一个悬念。孔子去了,却打听阳货不在家时前往,这是第三波折。可是事情出现意外,两个人在半路上遇见了,这是第四波折。紧接着是两组对话,看上去都是阳货主动发问,孔子被动应答;阳货振振有词,孔子唯唯诺诺,这是第五波折。最后一组对话, 阳货咄咄逼人,孔子终于妥协,这是第六波折。故事到此结束,看上去以阳货胜利,孔子投降告终。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来看钱穆先生的解说:

      孔子曰:此下始是孔子答阳货。阳货欲亲孔子,絮絮语不休,孔子默不出声,最后始作五宇答之,谓“我将出任也”。初若不知阳货所言之用意,亦不加辩说,只言将仕。孔子非不欲仕,特不欲仕于货。其语直而婉,雍容不迫,而拒之已深,此见孔子一言一行无往而不具甚深之妙义。

      原来孔子对阳货的一切应答都是虚 与委蛇,以柔克刚。心中非常坚决,绝不出仕:即使出仕,也不到你这里出任。 但嘴里唯诺诺,最后承诺。不能不让人佩服!高,实在是高!李泽厚先生也是同意这样的理解的,但他看到了更多的内容。


孔子的难堪

      孔子在他学生心中,在我们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而在当时,很多人并不待见他,很不把他当回事。说到孔子的困窘和难堪,人们容易想到的是他困在陈蔡的时候。孔子和学生困于陈蔡,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确很是凄惨。孔子的难堪应该不是在陈蔡,而是被几个怪人奚落。

第一次是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群之,不得与之言。

      大意是: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唱道:“凤凰呀,凤凰呀1你的德行为什么敦败了呢?过去的是无法挽回了,未来的还是可以补敦的。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政的那些人危险至极!”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连忙避开了,孔子没能够和他谈。

第二次是长沮、桀溺。

      长沮、柴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兴谁?”子路日:“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日:“是也。”日:“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日:“为仲由。”日:“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日:“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擾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为也。

      大意是: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长沮向子路说:“驾车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此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干着活。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一起, 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第三次是荷蓧丈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日:“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大意是:子路跟随着孔子,落在了后面,碰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就把拐杖插在一-旁锄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在他家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并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和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叫子路再回去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是不合乎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且是不可废存的,君臣却不知道这样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够废弃呢?你只想隐居求得自身的洁白,却不知道这样做便是乱了君臣之间大的伦理关系。君子出来做官是为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则是早已知道的了”

        子击馨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日:“鄙哉!胫砼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日:“果哉!末之难矣。”

      大意是: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着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著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砼砼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好坚决,我没有办法说服他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