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认知课笔记】第二十三课 原生家庭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钼钼ing

原生家庭,即父母组建起来的、童年生活的环境。

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新生家庭。即:自己和配偶组建起来的家庭。

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在于,它塑造了我们对事情反应的一个自动模式。

这个模式如果是有害的、而我们无法察觉,就会持续作用,即便我们组建了新的家庭,也在受这种自动模式的影响。最后我们痛苦的发现:

我们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尽管我们曾极力摆脱

所以如果不能认识到原生家庭对我们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那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将会像家族遗留问题一样代代相传,影响我们的新生家庭、影响我们的子女。

分析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归罪,而是希望可以切断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伤害从我们这里停止。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大脑发育出现问题、极端泯灭人性的父母除外),我们不怀疑父母对我们爱的浓度,但对其爱的方式却要理性看待。

一、如何理解父母之爱?

1. 生物角度的爱

一切生物都是基因的奴隶,行为的内在准则是基因传递。

这个角度来讲,父母供养我们是为了传递他们的基因。

大龄未婚青年被父母逼婚是社会性问题,其实父母的做法不过是本能驱使,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希望子女结婚、儿孙满堂,本质上是希望自己的基因可以传递下去。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明知道男方品行不端或有家暴倾向,也一定要让女儿嫁过去,只因为女儿年纪不小了,而同村其他年龄相仿的女子都已生儿育女。

这些父母并不关心子女的幸福,只关注基因传递。他们为子女提供的,仅仅是生物角度的爱。

多少子女只受供养之恩,却因为孝道,以牺牲自己的家庭为代价反哺原生家庭,背负了难以承受之重。

2. 协作角度的爱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依存关系。父母有他们的生存系统,也有保障系统稳定、扩张的心理需求。

子女与他们血脉相连,子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小系统的扩张。

比如中国父母,普遍会牺牲自己去投资子女的教育和未来。比如省吃俭用也要买学区房给子女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周末放弃休息也要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等。

这是因为子女的未来与他们有关。

子女出人头地,受人仰慕,父母的关系网里,邻居也好、同事也罢,对子女赞不绝口,会让父母的存在感得以扩张。

父母也总喜欢把子女取得的成就到处传播,喜欢在熟人面前显摆子女给他们买的昂贵保健品、按摩椅,也是这个道理。

父母倾己所能扶持子女,子女带着他们的基因帮他们扩张存在感、提供利好,这就是协作角度的父母之爱。

中国的父母普遍做到这两点,但对于子女来说,其实是不够的。

他们最渴望的是第三种爱 。

3. 独立角度的爱

这个层面,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跳脱出了血缘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父母把子女当“人”来看,就会理解:

子女仅仅是借由父母之躯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间的相处必须遵循的一条社会准则就是:尊重。

把子女当独立的个体,就不会有很强的控制欲,不会要求女子一定按照他们规划的人生轨迹行进;不会干涉子女自己的新生家庭;不会以性命相逼还没有结婚的子女必须步入婚姻……

这是最高级别的父母之爱。这样爱的方式,需要学习。

做不到独立之爱,就会以爱之名剥夺子女的“自我”,把子女与自己强行捆绑在一块。

这样的爱,称之为“毒爱”。

二、“有毒”父母的三种类型

1. 孩子型父母

认为自己比孩子重要,施加养育之恩的道德压力,要去孩子照顾自己,害怕自己失去孩子的照顾。

樊胜美的妈妈就是这种类型。当然她不止要樊胜美照顾她,还要照顾她的儿子一家。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失去自我,放弃自己幸福的权利,容易陷入愧疚自责。

2. 控制型父母

剥夺孩子的决策权,漠视孩子想法;阻碍孩子的生活能力;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

这类型的父母,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娶什么媳妇都不能由子女自由选择,全部由他们控制;子女成家后非要住一起,指指点点,横加干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精神生活无法独立、无社会能力、容易推卸责任。

3. 虐待型父母

言语或肉体上虐待孩子,摧残孩子的精神或肉体;进行“隔代报复”或“迁移报复”。

肉体虐待不必多说,常见的言语上的虐待:

“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为什么不出生就掐死你!”

“你个蠢货,什么都做不好,怎么不去死!”

……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无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自我封闭、潜意识报复。

父母无法选择,如果自己的父母就是“有毒”父母,该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三、破除原生家庭、实现真正独立的方法

1. 看见

首先要看到:你的父母是“有毒”父母,他们对待你的方式、灌输给你的观念是错的。

承认他们是错的,不是为了抱怨或者给自己的现状找一个锅。而是如果看不到这些错误观念是如何影响着你,你就无从改变。

2. 觉知

当这种影响正在发生,能够觉察到它,给自己一个警惕信息。

3. 隔离

与父母隔离,扶持“自我”意识。

4. 沟通

父母未必完全不能完全改变。有时他们也希望你幸福,只是以为按照他们的方式才行。

向父母表达真实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意愿。

5. 切断

终止与父母不健康关系的循环和隔代创伤。

父母也有他们的原生家庭,他们的时代、环境、学识没有促成他们的改变。但你不一样,你看到了不同,拥有了自我改变的力量,让伤害从你这里切断。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的确令人痛苦。

但从看见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改变的契机。

你可以选择继续以往的模式,在熟悉的痛苦中挣扎;

也可以选择切断伤害的延续,从困境中突围。

后者远比前者要艰难,但选了后面的路,新的人生就在你的前面铺成开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