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馆哲学之光

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琴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皆浮云

2020-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我尝听法师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

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我尝听禅师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

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

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

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

我又听师棋一着,山顶坐沉红日脚。

阿谁称是国手人?

罗浮道士赌却鹤,输却药,

葫芦斟下红霞丹,束手不敢争头角。

诗人曾听闻法师说法布道,法师修行甚深,所讲之法亦玄妙精辟,深解佛法微妙,一如波上莲花,一如水中明月。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佛陀是悟道之人,终究也曾降生于这个污浊的尘世,只是如莲花一样,处浊而自净,处恶而为善。

水中明月,在这里具体是指法师所讲的佛法,虽是高洁无垢,但亦是空花,不可得,不可执。由此,便有了后面两句,“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

水中月影,没有实体,却有色相。说有,又不是真有;说无,亦不是真无。而波上莲花,不垢不净,非垢非净,亦是空相。

禅师入定后,在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中,观照万物本性皆空,地上众生灾福有数,天上朗月盈缺有序,何须挂心。最后“一寸寒灰冷灯畔”,写出禅师宴坐的时间之长,香灰已冷,烛盏已灭,禅师亦全然不觉,物我两忘。

“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刘长卿曾有咏琴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嵇康曾作有琴曲,名曰《风入松》,古琴的淡雅清静之音,常能使人如置身林海,听风过竹林、水流石上之感。

法师本是僧人,六根清净,不入俗尘,但于琴于棋,却皆入上乘。缘何如此?正因法师修行有道,与世无争,才在各个方面超凡入圣。

古琴广陵一派传有经典琴谱,《枯木禅琴谱》,著者便是清末民初的僧人,释空尘。

空尘僧人自幼喜好弄弦,在家乡学琴三十余年,后又携琴周游行脚,最终开悟,得琴禅一同之境。释空尘以三尺枯桐悟佛理禅机,足知大千世界无处不是禅。禅是言语道断,琴乃大音希声,皆须心无尘翳。

历史上琴僧很多,义海、知白、心越禅师等皆是籍琴以明心见性。以琴喻禅,以诗言禅,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既然大千世界可入毫发,为何又不可封藏于一把古琴之中?

既然大千世界如水中之月,如镜中之花,为何又不能如一把无弦之琴?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