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一级

2017-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枚爱好广泛的小中医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2.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6.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如果病人突然口味或者食欲有变化,如想吃平素不喜之食物,或者食欲突然大增,均有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前兆,故曰必发热也,发热此处可活看,所谓回光返照,除中可以与此相类比。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脉紧如弦,直上下行,是指脉象自寸至尺,上下三部皆强直而弦,毫无柔象。此提示全身筋脉失养而拘紧,亦提示邪正相争之甚。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本条论述柔痉证治。

太阳病其证备,是指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寒等症俱备。身体强,几几然,为痉病主症,脉反沉迟提示邪阻而经脉不利。

瓜蒌桂枝汤方:瓜蒌根,+桂枝汤(桂枝3 ,芍药3,甘草2,生姜3,大枣12枚)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本条论述刚痉证治。

太阳病无汗为表卫闭塞,小便反少,气上冲胸,为里气不通,气机逆乱。口噤不得语为痉病主症之一,欲作刚痉提示有可能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

葛根汤方:葛根4+麻黄3+桂枝汤(桂枝2,芍药2,生姜3,甘草2,大枣12)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本条论述湿病寒湿偏盛的证治。

在治疗上禁忌火攻,是防过汗虚脱。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汤( 麻黄3,桂枝2,甘草1,杏仁70个)+白术4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病论述湿病风湿偏盛的证治。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0.5,杏仁10个,甘草1,薏苡仁0.5

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本条论述风湿表里阳气俱虚的证治。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2,白术2,附子2个,桂枝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提示了百合病与心肺的相关,其具体表现可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文中所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此为心肺阴虚内热常见之症;二是神志恍惚语言行动,饮食睡眠等身体各方面违和的感觉,病人的主诉多而外观上基本如常,故文中称,“如有神灵者 ,身形如和”。若从情智疾患的角度考虑,当注意做适当的心理疏导。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情如出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指未经误治,病情还如第一条所述。

百合地黄汤方:百合7枚生地黄汁一升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和,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病可以出现像伤寒一样的寒热症状。湿热内蕴可见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也可见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的表现,但主要是咽喉与阴部被蚀伤而溃烂的症状。

甘草泻心汤方:甘草4黄芩3人参3干姜3黄连1大枣12枚半夏半斤

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2.邪入于络,肌肤不仁,邪入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其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若从现今的眼光看:肌肤不仁为感觉障碍,即重不胜为运动障碍,不识人为意识障碍舌即难言,口吐涎虽然是对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的描述,实际也包括了前述的不识人。给人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

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本条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风湿之邪流注经脉关节,则诸肢节疼痛,病久则身体羸瘦而患部肿大如脱。关节变形难以屈伸,湿邪内犯则温温欲吐,清扬不升则头眩。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4芍药3甘草2麻黄2生姜5白术5知母4防风4附子2枚,上九味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乌头汤方:麻黄3芍药3黄芪3甘草3川乌5枚,上五味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条论述血痹重症的证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3桂枝3芍药3生姜6大枣12枚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本条论述虚劳脉象总纲。

脉大是大而无力之象,为真阴不足,阳气外张。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之象,为精气内损。

有曰:脉大为劳,为上中之损,脉极虚之劳,为下损,此说亦可参考。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条论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汤(桂枝3芍药3生姜3甘草2大枣12)+龙骨3,牡蛎3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本条论述虚劳里急腹痛的证治。

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治虚劳里急腹痛还可用黄芪建中汤(14条)。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而成。

15.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本方论述虚劳腰痛的证治。

肾气丸方:干地黄8山茱萸4薯蓣4泽泻3牡丹皮3茯苓3桂枝1附子1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本条论述虚劳失眠的政治

心血亏虚,肝血不足,虚热内生,神明失养且被扰,故见虚烦不眠,治疗以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酸枣仁汤方:酸枣仁二升,甘草1知母2茯苓2芎穹2

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本条论述寒饮郁肺的咳喘证治。寒饮停滞于肺,肺失宣肃,故咳嗽气喘,痰气相击,喉中作声如水鸡鸣叫。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13枚,麻黄4生姜4细辛3紫菀3款冬花3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8枚。

7.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本条论述痰浊壅肺的咳喘证治。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去皮,酥炙,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本条论述痰涎壅滞的肺痈证治

呼吸困难而难以平卧,由过多的痰涎停滞于肺所致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开闭泻肺。

方为:葶苈+大枣12枚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本条论述饮热迫肺的肺胀证治。

饮热交阻于肺,肺气胀满,故咳喘增剧,气壅于上而不降,致使目如脱状脉浮大当属有力。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6石膏半斤,生姜3,大枣15枚,甘草2,半夏半升。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从少妇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之发,自觉有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之时痛苦难忍,故曰发作欲死,但缓解后如常人,故又有复还止之说。

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本条论治肝郁化热的奔豚证,肝郁易化热器,气火易上逆,气滞则血凝,故见腹痛,肝胆之气不和则寒热往来,用奔豚汤行气活血清热、和胃降逆。

奔豚汤方:甘草2,芎䓖2,当归2,半夏4,黄芩2,生葛5,芍药2,生姜4,甘李根白皮一升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阳微阴弦,阳指寸脉,阴指尺脉,此处也是以脉论病,阳微提示胸阳不振,阴弦提示阴寒之邪偏盛,阳虚而阴盛,则阴寒之邪上踞阳位,胸痹心痛的病机应该从正虚和邪盛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的典型证治。胸阳不振痰饮阴寒之邪内阻,主要可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象沉迟表示胸阳不振,关上小紧数提示阴寒之邪上盛。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瓜蒌实一枚,薤白半升,白酒七升(注意并非今日之白酒,而是清酒之类的酿造酒,酒精含量高的蒸馏酒,约在元代才传入我国)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痰涎加重的证治。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实一枚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急症的证治,

缓急作偏义复词解。胸痹急者,为胸背痛突然发作,阴寒饮滞,阳气不通,故痛势较剧,用薏苡附子散温阳通痹,散寒止痛。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15两,大附子十枚。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本条论述心痛痼疾的心痛证治。

阴寒内盛而盘踞阳位,阳气被遏而欲伸不能,由此引起了心背相互贯彻的剧痛,治疗以乌,附,椒,姜一派辛热之品,峻逐阴寒而缓急止痛。

乌头赤石脂丸方:蜀椒一两,乌头一分,附子半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0.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本条论述中焦虚寒水饮内滞的腹满痛证治。

本条的主症为腹满肠鸣呕吐逆满,由于脾胃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饮奔迫于肠胃之间,故见肠鸣亢进,腹痛如切。寒邪上逆,阳气痹阻,则胸胁逆满,胃失和降,则呕吐频作,对本症的治疗当温中散寒,化饮降逆,方用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本条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

本条以“痛而闭”强调了病人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的证情。以方测证,可知本方证的病机为湿热内结,气滞不行,且气滞重于积滞,故用小承气汤而变通其意,方中以厚朴为主,行气除满,并更名为厚朴三物汤,以示区别。厚朴三物汤意在行气,主厚朴,小承气汤意在荡实,故君大黄。本方攻下之力亦不逊色于承气。临证时当注意“中病即止”。

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本条论述脾胃虚寒虫动而腹满痛证治。

本方证是由脾胃阳虚,中焦寒盛所引起,故用大建中汤温补建中,散寒止痛。本条原文所描述的腹痛十分具体形象,多次请教外科医生都认为肠梗阻(当然是编书的人请教的,不是我)清代尤在泾认识到本条所述与寄生虫有关,所以从临床上来推测可能是蛔虫在肠内聚成团块,而阻塞了肠道造成梗阻。大建中汤用饴糖,因蛔虫嗜甘,甘味可以使团块暂时散开,虚寒,故用蜀椒,干姜,人参等,温中散寒,甘温补中,所以不仅限于蛔虫梗阻造成的腹痛上。

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本条论述内外俱寒的寒疝证治。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着为中病。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7.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本条论述肝着的证治。

本条原文中有两处需推敲,一是蹈字,用脚踩他,虽有此类医案描述但终究不是常例,一说蹈与搯通,搯者,叩打之谓,这样于情于理,比较符合实际,二是新绛,几说并存,似以茜草说更接近临床,方中以茜草的鲜品,求活血通络之效。

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16.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本条论述肾著证治。为腰痛的证治又出一治法。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于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期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本条论述四饮的主症。

痰饮为水饮居于胃肠间,悬饮为饮停胸胁写,肝肺失于失降,气机被阻,则咳嗽并牵引胁下作痛,溢饮为水饮溢于四肢,支饮为饮停胸膈,凌心射肺,故咳喘气逆,倚息难以平卧,且有身肿。

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本条论述痰饮病的治则。

痰饮之成,由于阳虚气滞,痰饮既成,则为阴寒之邪,反过来进一步加重阳虚气滞。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本条论述饮停心下的证治。

饮停于中,气机受阻,清浊升降失司,既可见胸胁支满,又可见头昏目眩。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本条论述溢饮的证治。

溢饮由饮水流行,归于四肢所致。治疗有大小青龙汤之不同,大青龙汤治疗表寒内热,小青龙汤治疗表寒内饮。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本条论治支饮冒眩的证治。

饮停心下,支撑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头目冒眩为主要见症,治疗用泽泻汤健脾利水。

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本条论述痰饮眩悸的证治。

水停于下则局部有悸动感,饮阻气逆则呕吐涎沫,头眩,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

五苓散方: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茯苓三分,白术三分,肉桂二分。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本条论述肾虚下消的消渴证治。

强调肾虚肾虚而阳气衰微既不能蒸津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见口渴甚而小便多之症。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本条论述下寒上燥而小便不利的证治。

瓜蒌瞿麦丸方:瓜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瞿麦一两。

温阳利水,兼润上燥。

12.渴与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本条论述热盛伤津的消渴证治。

肺胃热盛,耗气伤津,表现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白虎加人参汤在热病中阳明气分之热可以用,暍病中身热而渴,在杂病中上消,中消也可以用。本方清热益气生津,实验结果也证明其对糖尿病的疗效。

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8.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本条提出风水表虚的证治。

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本条提出风水热郁的证治。

风水之病,因风致水,来势急而病在于表,病初可见脉浮,恶风等症状。水为风激而泛溢周身,故见全身肿胀。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本条论述皮水,气虚阳郁的证治。

皮水为病,以水液留滞于皮肤之中为主,见证也主要是四肢肿,肿甚则阳气郁滞也甚,水气阻遏,阳气欲伸,两厢相交争,则见四肢聂聂动。

防己茯苓汤方: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本条论述湿热黄疸的病因病机。

寸口脉浮而缓,浮主风,缓主湿,与伤寒太阳中风相似,但实际并非太阳中风证,脾主四肢肌肉,脾为湿热所困,故四肢重滞不舒,脾属土,其色黄,如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输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疸,故云“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本条论述谷疸湿热俱盛的证治。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15.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本条论述酒疸热郁于上的证治。

栀子大黄汤方: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本方与茵陈蒿汤同治湿热黄疸,且均用栀子,大黄,临证之际应鉴别。栀子大黄汤的病位在心中,重在泄热除烦,茵陈蒿汤病位在腹中,主症为心中不安,腹满,重在通利湿热。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合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本条论述黄疸病邪实于下的证治。

大黄硝石汤方: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本条论述虚寒吐血证治。

柏叶汤方:柏叶 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本条论述实热吐衄证治。

原文的“不足”,按《备急干金要方》“不定”理解较顺畅。火热直入营血,灼伤血络,血热妄行则吐衄,心神亦见不安,泻心汤苦寒直折,清热凉血而止血。

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  黄芩各一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本方论述呕吐属寒热错杂的证治。

寒热互结于中,脾胃升降失司,胃气逆于上者呕吐,脾气陷于下则肠鸣,气机滞于中则心下痞满。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与和阴。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本条论述呕吐的基本治法。

呕吐而谷不得下,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所致,小半夏汤散寒化饮,和胃止呕,为治呕之祖方。

小半夏汤方:半夏,生姜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本条论述胃反的治疗。

大半夏汤方: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和蜜扬之240遍,煮

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本方论述胃肠实热所致的呕吐证治。

本方是泄热攻下中的轻剂,大黄苦寒,甘草缓之,用于体虚和老幼患者较适宜。

大黄甘草汤方: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本条论述寒饮内盛的呕吐证治。

中阳不足,寒饮内盛,抑制胃气上逆而见呕逆吐涎。用半夏干姜散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不用生姜用干姜温中力量有增。

半夏干姜散方:半夏干姜等分

22.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胃寒气逆而阳气不达四末

橘皮汤方: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47.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本条提出肠虚滑脱下利的治法。

气利者大便随矢气而出,滑脱不禁,由脾虚气陷,气虚不固所致,用诃梨勒散涩肠固脱以止利。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芎䓖,甘草,芍药,干地黄,当归,阿胶后放,艾叶,上七味)冲任虚寒皆可使用,可调理月经。

5.妇人怀娠,腹中๑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中六味药,川芎,芍药,当归,茯苓,泽泻,白术,前三味活血养血,后三味,健脾燥湿,水血并治,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

9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有后世四物汤的意思,四物是地芍归芎,此散将地黄去而加黄芩和白术,养血和血健脾除湿热

10.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与上方相对,用药稍偏温,白术,川芎,蜀椒,牡蛎,温中健脾除湿安胎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4.产后腹中๑๑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血虚里寒所致的产后腹痛。

5.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气血郁滞所致的产后腹痛。

枳实芍药散方: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

6.师曰:产妇腹痛,法当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常规处理产后腹痛(枳实芍药散)无效,再谋它法。腹中有干血瘀着,又是产后,服药后又曰“新血下如豚肝”,推测当为新瘀所造成的腹痛,且伴有漏下不止等症,故用本方逐瘀,恶血排尽,则诸证皆除。

下瘀血汤方:大黄三两,桃仁十二枚,䗪虫二十枚

11.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条讨论热利证治。

产后下利,以方测之,当属热利,用白头翁汤为常例。但虑及产后“虚极”,则加甘草,阿胶以助养正气,此为苦寒攻邪之剂的变通用法举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本文论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证治。

妇人咽中感觉异常,如有炙脔等物梗阻,但饮食无碍,此由气郁痰阻所致者,用半夏厚朴汤解郁化痰,顺气降逆。气机不利,水停局部而阴凝成痰,对此治法当偏重于温。若病情偏于阴虚内热者,则可参考麦门冬汤证治。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两,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

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本文论述妇人脏躁的证治。

脏阴不足,心神失养,虚热留扰,心神不安则常无辜悲伤欲哭,见证多变,有如神灵所作,发作过后,欠伸频仍,呈神疲乏力状。

甘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