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巷读书笔记

2024-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苇杭之03

北方的“胡同”,苏州称里、称巷,或者叫坊、叫弄,是最小的聚居单位。一般来说都不长,也不宽,但不乏人文逸事。

怡园里巷东起人民路,西至永定寺弄(斑竹巷),南自干将西路,北靠景德路,面积近40公顷。这是苏州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布着一纵四横里巷(纵为庆元坊,三横为马医科巷、宜多宾巷和韩家巷、嘉余坊和金太师巷以及怡园里),其中最为吴人熟悉和喜爱的当属怡园。怡园为苏州较晚且博采诸园之长的私家园林,它坐落在嘉余坊东南端。

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州,书画艺术灿烂,明代中兴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明四家”,代表着吴门画派的最高水平,影响全国几百年。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有统计,仅明代官僚士绅收藏字画就达200人之众。吴门望族顾文彬(1811-1889),官至浙宁绍道台,嗜书画,收藏了大量历代名书名画,为了使书画世代保存下去,在过云楼之后又筑怡园和祠堂,来“益吾世世子孙之学”,可谓费尽心思。

上海建埠后,苏州文化地位日渐式微,顾文彬之孙顾鹤逸(1865-1930),不入仕,研书画,精鉴赏,广结大家。1895年,依托过云楼,在怡园发起了苏州第一个文化盛事——怡园画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画家组织。

一时苏州画坛名士云集,风云际会。以吴大澂为社长,顾鹤逸、陆廉夫、王同愈、倪墨耕、顾若波、吴昌硕共同参与,世称“怡园七贤”,影响颇深。后来这些人中不少移居上海,成为“海派”的翘楚。之后,小怡园画社,小小怡园画社仍活动不断,一直到民国,怡园为苏州美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再后,张辛稼出现,并与朱守一一起续办怡园画厅,怡园拜石轩前又成了苏州书画家的活动中心。1952年后,过云楼书画陆续开始拆分流散,六十多年间,先后有顾氏族人捐赠、转让公有,使得书画主体部分得以归诸公藏,怡园及顾宅于1953年全部赠予国家。1960年,在怡园湛露堂成立苏州国画馆(国画院前身),使苏州画坛重放光芒,创作与研究得到极大的提升。

近150年以来,怡园自然成了苏州文化重地。怡园在古城核心地段太有名了,以致它身后的诸多古宅、院落及里巷都被遮蔽甚至湮没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路有过一次大改造,随之而来的便是沿街旧房被整体拆迁。这个时候,我们忽然发现这些小巷就像被海水淹没的陆地重新露出水面。傍晚,在这些小巷行走,常常可以看到高大的吊车直冲云霄,挖土机不知疲倦地日夜轰鸣,发出忽高忽低的闷响。若干年后,旧址上竖立起一百、风光商厦、大洋百货、华鼎大厦等现代化商楼,从察院场一字排列到怡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