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3.4】——樊迟请学稼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没有志气的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樊迟请学稼圃,亦言为政之事,非自欲为老农老圃以谋生。然时有古今,后世文治日隆,临政者不复能以教稼自务。孔子非不重民食,然学稼学圃,终是小人在下者之事,君子在上临民,于此有所不暇。”
一、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吗
本章曾被一些人作为批判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的主要证据。孔子真的是瞧不起劳动人民吗?
孔子推行“平民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射、御、数。
“六艺“关系到人的“情商”培养,是对人精神修养的提升,是从政的必读科目,读了这些,就应该通晓政治、外交,知兴替。读后不能活学活用,这人也就毫无用处了;“射”、“御”、“数”则联系着人的“智商”,那便是对人驾驭自然、社会能力和生存技能的培养。
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孔子是很珍惜、怜爱追随他的弟子的,希望他们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小人哉
“小人”二字,并不是我们当今理解的性格卑鄙无耻、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口是心非、厚颜无耻、贪得无厌、狼子野心、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吃里扒外、 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暗箭伤人、趁人之危、过河拆桥、栽赃陷害、篡位夺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类坏事的人。
在古时则习惯把那些从事稼穑之事的农人称作“小人”,如《尚书·无逸篇》:“知稼穑艰难,则知小人之依”。
《汉书·董仲舒传》:“《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孔子说樊迟是小人,不是说樊迟是有道德缺陷的小人,而是指胸无大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像我们今天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而已。
三、孔子为什么樊迟出而曰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在【7.8】中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樊迟在孔门弟子中年纪最小,《孔子家语》中说他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大概因为年弱,也无拘束,所以他经常向孔子问这问那,但问完问题后,还不善不用心思考。孔子不希望他的弟子成为“书呆子”。所以,孔子只是很简单地回答,促使他回去深入思考——老师为什么对自己这样的态度?我究竟错在哪儿?
2.教育的效果在自我觉醒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耐心”妈妈教育孩子的镜头。这个孩子聪明可爱,但就是非常调皮,头上都缝过好几次针。这位妈妈是位教师,一次,她的孩子又在走廊里追追打打的,他把儿子揪过来耐心地教育他将近20分钟,各种道理都讲了。最后说:“如果你再这样调皮,明天我就把你锁在家里。”没想到这个孩子表态说:“那就把我锁在家里吧!”这位所谓“耐心”的家长教育成功不成功?
我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是自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地说,自己说够了,孩子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
我们读《论语》,也要关注一些细节。孔子的言语都是非常简捷,非常注意培养弟子“举一反三”,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孔子不是单纯地指责
孔子曾明确地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在孔子的境界中, 他传播的是治国修身之道,他批评弟子,也不是单纯地指责。
对于留下的其他弟子,孔子进一步用了三个排比句来说明为什么不主张樊迟“学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为政者只要用好了“礼”、“义”、“信”这些方法,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四方之民”就会追随而至!
根据樊迟的个性,孔子知道他还会向其他弟子请教的,这些弟子会把自己的观点转告给樊迟。
樊迟好问、好学,在孔子的培养下,最终成为孔门三千弟子中的佼佼者。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他是其中之一。唐封为“樊伯”。宋加封“益都侯”;南宋以“益都侯”从祀孔子。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