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如何被选中的?
客官你好,我是掌柜呆子。
公元前228年,嬴政终于拿下了最顽抗的赵国。他的军队就像利剑一样,即将斩向下一个国家。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嬴政继续实施他的一统大计,他派大将王责率兵攻魏。
王贲在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转了转,发现这里地势低洼,便引汴河之水,水灌大梁。
大梁城墙经过三个月的河水浸泡,开始崩塌,等候多日的秦兵趁机攻入大梁城内。于是,魏王假(人名)投降,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正式从历史版图中消失。
魏国是嬴政继韩国、赵国之后第三个消灭的诸侯国,但它不是最后一个。
嬴政的地盘和实力越来越大,秦国东扩一统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是越来越稳,而临近赵国的燕国却越来越慌张。
有个人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想干掉嬴政,阻止秦国东扩,这个人就是嬴政小时候的玩伴——太子丹。
燕国的太子丹,从小在赵国做人质,嬴政生于赵国,他们小时候还是玩伴。
嬴政继位后,事情很巧,太子丹又到秦国做人质了,但是嬴政对这个昔日的小伙伴一点也不友好,一点也不给太子丹面子。
公元前232年,燕国太子丹放弃了高风险“人质”这个职业,从秦国逃回燕国。
公元前230年,在嬴政派大军攻打赵国之时,秦将樊於期因为得罪嬴政,逃到燕国,投奔好友太子丹,太子丹接纳了他,秦、燕两国关系因此更加紧张。
太子丹的老师鞠武知道这件事后,建议将樊於期送到匈奴,以免秦国以此为借口进攻燕国。太子丹没有接受老师的意见,他觉得朋友落难,不应落井下石。
鞠武看见太子丹不愿接受自己的意见,也猜出太子丹的心思,便向太子丹推荐田光,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足智多谋,可以与他商量。”
鞠武又告诉了田光,田光登门拜访太子,太子非常客气地迎接田光,交谈之后,田光郑重地向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荆轲。
荆轲原是齐国人,后来移居卫国,他自幼“好读书击剑”,是一个有文化的剑客。
荆轲到燕国后,燕人叫他荆卿。他在燕国结交了三位朋友:一位是杀狗为生的“狗屠”;一位是善于击筑的民间乐手高渐离;一位是隐士田光。
田光非常器重荆轲,认为荆轲不是一般人。
田光与太子丹分别之时,太子丹向田光说:“今天谈的都是国家机密,请先生千万不要向外泄露。”
田光告别太子丹之后立即拜访荆轲说:“太子丹告诉我,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我多多关注。我力不从心了,大家都知道咱俩关系好,我把你推荐给太子了,你赶快到宫中拜见太子。”
荆轲答应了,田光又说:“太子在我临走之时说,希望我不要泄露所谈之事。这是太子对我不放心。你见到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
说完,田光就自杀了。
荆轲知道这件事并不简单,但是他仍然决定去见太子丹。
太子丹对荆轲的到来,非常恭敬,他先沉痛哀悼田光,再盛情礼遇荆轲,最后说出刺杀秦王嬴政的计划。
太子丹把计划分成了两种情况:
一:首选劫持秦王嬴政,让他完全归还侵占的各诸侯国的土地,天下太平。
二:如果劫持不成功,或者秦王不答应,就刺杀他。从而造成秦国内乱,然后各诸侯国趁机合纵,破秦。
荆轲听了太子丹的计划,想了很久,最后回答太子丹说:“这可是国家的大事,我没这个本事,恐怕不足以胜任。”
荆轲知道一旦答应这件事,面对他的只有死亡,成也死,败也死。
听到荆轲的拒绝,太子丹也不顾自己的身份了,不断向荆轲叩头,并再三请求。荆轲见此,便同意了。
其实,荆轲完全可以全身而退,不趟这趟浑水。但是,荆轲最终郑重答应了太子丹,并坚守自己的承诺。
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让他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只要荆轲想要的,太子丹无不答应。但是,荆轲享尽了人间富贵,还是没有动身之意。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秦军兵临燕国。此时的太子丹再也坐不住了,亲自催促荆轲动身。
荆轲说:“我去秦国,如果没有可以打动秦王的东西,就不能见到秦王,也就无法完成使命。”
太子丹说:“那你需要什么?”
荆轲说:“我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樊於期的人头,二是督亢地图。”
又接着说:“樊於期是秦王嬴政最恨的叛将,秦王以赏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他的人头,如果能得此物便可得到秦王的信任,便有面见秦王的机会。”
又道:“督亢是战国时期燕国最富庶的地区,包括今河北涿州、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它一定能激发起秦王嬴政的贪欲。”
他又补充道:“有了这两样东西,秦王嬴政一定会亲自接见我的,我才有出手的机会。”
对于要自己的朋友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不能答应,正在他犹豫未决之时,荆轲私自会见了樊於期。
荆轲私自会见了樊於期,会说什么呢?
我们下一篇见!
《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如何被选中的?》是秦始皇系列的第十二篇,未完待续,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文中图片来自《大秦赋》剧照,侵删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刺客列传》《资治通鉴》、《战国策》、《王立群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