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中文阅读

聊一聊7月阅读的8本书

2019-07-30  本文已影响8人  f5cbc22a4a57

这个七月,虽然上半月基本不在阅读状态,主要是大热天的台湾环岛游 9 天根本就没心思兼顾阅读,而后旅游归来又重感了一场,更是给足了不读书的借口……还好下半月小病初愈后,反倒补足了马力,倒是日日不虚度,看了些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书…...由此可见,读书能不能成为一种享受,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心态。

这个七月,还有一件值得自我表扬的事,那就是:hold 住了自己一整个月不买书囤书的冲动。嗯,是的,固然有部分因素是外出旅游无暇剁手,但还有另外一个明显的因素在于最近加入了小木屋的畅读计划,由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正式进入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的状态。翻看了下记录,截止目前借了 14 本,看完了 9 本,有 2 本列入 8 月计划在读中,还有 3 本快速翻阅了下归于暂时看不进去的……anyway,不管如何,两大好处很明显:

☘不再冲动囤书,尤其是可避免因一时脑热而冲动购买那些 “翻后即可速焚” 的书籍;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买完书就扔在那不知何时才会开读的毛病。

所以,如果你们有兴趣,也可以试用一下小木屋的租借平台哦~ 

言归正传,又到月底,还是盘点一下这个月的阅读情况吧:


1,《文字的魅力》by 林文月 ★★★☆☆

因为早前看齐邦媛的《巨流河》,知道了林文月这个名字,而后更是发现她是《源氏物语》的译者,虽然还不曾看过这本也是盛名在外的名著,但并不妨碍我先翻阅她的这本《文字的魅力》。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真不愧是台湾学者,关于文字的魅力表述,完完全全写出了我言不可及的感受: 

如果说之前的我偶尔还会纠结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意义何在的话,那么当我看完这段文字后,已是完全的释然了。是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记忆和感官也在一日日的消褪,到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我们的文字和那份记录生活的热情。

忽然间想起早前看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一书时,曾提到相较于书写,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更希望大家尝试绘画,因为绘画可以让人更好的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书里举例梵高眼中的柏树之美,何以我们就感悟不到这份美丽呢?那是因为,描画一棵树至少也得投入 10 分钟敏锐的专注,而最好看的树也很少能让过路人驻足 1 分钟。

其实,不论是绘画,还是文字记录,最终的目的无非都是想着借由这些方式,让我们自己能够慢下来,更为敏感地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嗯,那就用心留下生活的美丽瞬间吧。

PS:这书着实有点厚,除了讲述文字的魅力和有关翻译心得体悟外,还有近大半内容是有关《源氏物语》的翻译心得,或许更适合已经看过《源氏物语》的童鞋~ 不过没看过的照样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几篇先睹为快~ 文笔确实妙! 


2,《野葫芦引》全四卷 by 宗璞 ★★★★☆

说来也有意思,当时为着台湾行而翻看一些资料,竟无意间被这套书吸引,在小木屋上借了三本,最后一本则是看的电子书…...直到看完整套书,才发现宗璞居然是冯友兰之女。而我最近还一直在翻阅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呢…...还真是有点意思的巧合。

《野葫芦引》截至目前共四卷,分别是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顾名思义也可以看得出写的是和 “西南联大” 有关的那一段岁月,主要是写知识分子在那段流亡岁月里的各种际遇。

对生活在北京的童鞋而言,《南渡记》里的时而闪现的那些北京地名会让你有忍不住会心一笑的激动,但整体而言,我还是最喜欢《西征记》里的情节,或许是前面两部足够长的酝酿,在第三本里终于到达高潮,也或许是人的本能,相较于逃亡,更喜欢的是奋起对抗的激情吧……

而最后一本的《北归记》,和前面三本间隔了六年后的结尾,89 岁的宗璞老人在漫天飞雪中为这一系列划上的句点:重回故里,物是人非……伤感之余,因着我最爱的瑂和无因的结局不定,还是让我有种 “戛然而止” 的不痛快感…… 


3,《这样走,才能看见真台湾》by 上官乱 ★★★☆☆

4,《里台湾》by 刘克襄 ★★★☆☆

两本都是有关台湾的城市游记,但侧重点和文笔略有不同。

《这样走,才能看见真台湾》行文用词相对更活泼点,聚焦台湾城镇的历史、文化与民俗,可以最快程度的勾勒出一个粗浅的台湾印象。

《里台湾》则更侧重于台湾地景的介绍,看山看水看生态…… 



5,《文学经典怎么读》by 钱佳楠 ★★★☆☆ 

对我而言,这是一本因期望过大而至于读后略有小失望的书。

其实作者写的还是很有诚意的,关于文学经典的如何阅读,从自己作为资深的 IB 中文老师的职业角度,还是给出了不少挺有建设性的建议。书目的编排也是一目了然:分别从古典、现代文、比较文学,以及跨媒介(小说改编电影)等四个简单分类来阐述阅读的角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引用的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的那句话:作品完成,作者已死。

只不过,在同类型的文学评论书籍中,并没有太出彩,甚至给我种 “论文集” 的感觉~ 


6,《隐身的串门儿》by 杨绛 ★★★☆☆

同样也可归类于 “论文版“ 的读书笔记。但正如作者所言,这就是一次隐身的串门儿,串的是各大名家之门,所以倘若我们已然认识这些名家且读过他们的作品,那么跟着杨绛先生再次拜访或许会有很意料之外的惊喜吧~

不过因着这本书,我倒是种草了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和萨克雷的《名利场》。 


7,《堂吉诃德》by 塞万提斯&杨绛(译) ★★★★☆

8,《堂吉诃德》讲稿 by 纳博科夫 ★★★☆☆

如期看完《堂吉诃德》,没有计划内的轻松,反而有种莫名的伤感。参孙 “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 的方式打败了堂吉诃德的骑士梦,要求他结束冒险,回归故里修养 1 年。参孙的计谋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本《天才与疯子》,里面提到说,若你要了解 “疯子” 的精神状态,那么你首先要先具备和他一样的言行举止,比如和他一起蹲墙角当蘑菇🍄…...

参孙的点子是成功的,然而被 “打醒” 回到现实世界的堂吉诃德,回乡后却生病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清醒,深悔自己受骑士小说的荼毒之深,于是交代完后事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现实人间。一如参孙为他所写的墓志铭最后两句:一生惑幻,临殁见真。

从这本书的文学表现形式角度来讲,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我们从一开始接触到的堂吉诃德就是为骑士道所着迷疯狂的一个乡绅,眼里所见、心里所想的都是骑士小说里的情节,每有不同便是着了魔法师的道…...那些大战风车、将两大群羊想象成两大军队的场面,至今回想依然忍俊不禁…...

我们不知道他之前 50 年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想来和芸芸大众也没多大区别,我们自然也没多大兴趣了解被困在家里的堂吉诃德的无聊人生......所以当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骑士梦被迫暂停后,以堂吉诃德的死亡为他们这一路的疯狂冒险划上一个句点,无疑是最恰到好处的结局。

我们权当跟着这主仆俩做了一个疯狂的梦,梦醒时分,曲终人散......在余音中或可借着书里隐射的现实意义,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

由此想到时下的那些缺筋少脑的网络小说和网剧改编,动辄就霸道总裁傻白甜,努力营造人工假糖秀恩爱的……何时能醒?

果然经典还是要自己去读一读的,不然你永远都体会不到经典的不朽和现实意义。

PS:资深书迷可搭配纳博科夫的这份讲稿深入阅读,反正,我是快速翻阅后,暂时搁置了…...

·The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