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你,是否又在做2018年的 To do list?
记得小时侯作文最常用的开头便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总会给自己制定些目标,读书时会说今年一定要考进班级前十名,大一些时会说将来要考一个好大学,等到工作便是升职加薪……,似乎每年不订一些计划,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但年复一年的计划中有多少是满足他人的期待,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
01 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迫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迫又重要、重要但不紧迫、紧迫但不重要、既不紧迫也不重要。这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史蒂芬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去做的,因为重要,才会使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常常被忽略,但只要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效能便会大为增进。这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雷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那什么样事情才是重要而不紧迫的呢?例如:预防性措施、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计划、制定计划和休闲。
图片来自网络02 对自己保持诚实
还记得《寻梦环游记》中的那个不顾家人反对,追求音乐梦想的小男孩米格吗?“我受够了征求同意,我不要循规蹈矩,我要跟随自己的心。”
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遗愿清单”,影片讲述的是罹患重病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两位老人,经历否认、愤怒、妥协、沮丧、接受的心路历程。
卡特,为了保证家庭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放弃当一名历史系教授,而去做了45年的机械师,一直梦想着能重返大学校园。
科尔,经营着数家医院有着亿万身家的富商,却与唯一的女儿形同陌路。
作为同室病友的他们决定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去做一些一直梦想而迟迟未做的事情,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清单:跳伞、纹身、笑到流泪、出于善意帮助陌生人……
记得影片中有个场景是在埃及金字塔,两位老朋友休憩聊天,卡特说:“知道么,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种美好信念,当他们的灵魂到了天堂门口,神会问他们两个问题,天堂的门是否开放,取决于问题的答案。”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过快乐?”
“那你这一生,有没有给别人带去快乐?”
离开人世的卡特在留给老伙伴科尔的信中说 “请你去寻找生命中的快乐!”
正如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所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03 你生而有翼
每至岁末都会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年初的梦想似乎又搁置了一年,也许你会安慰自己说:现在的日子也不错啊,很安逸很舒心,但是否会在午夜梦回时有些许的遗憾与不甘,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总也填不满?
还记得王争吗?曾是国际4A广告公司高管,37岁选择裸辞,在一片质疑声中,从零开始学习开飞机,凭着顽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职业飞行员。飞了六年之后,她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独自一人环球飞行。
18天,飞行了4万公里,跨越了20多个国家,落地后,她成为了首位完成单人环球飞行的中国人、首位完成环球飞行的中国女性。
当时周围的人都劝戒说,“你现在放下一切重来,意味着你将与积累了17年的广告生涯脱离,你要从一个小白重新开始成长,你已经不年轻,你失败不起。”
但是王争听到了自己的声音,“王争,你不怕失败,你怕的是将来老了,无力追求任何梦想时,你会后悔,后悔当时在能追梦的年华不曾一试。”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当看到鲁米的这首诗时,心还是为之一颤。
图片来自网络04 走出舒适区
有些人可能认为“走出舒适区”一定是要去尝试一些常人看来是刺激、危险的事情,比如辞掉高薪工作改行,或者退学去创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只要一件事对于你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就是对你已有舒适区的挑战。
舒适区就是让一个人最熟悉、待着最舒服的那个地方,在其中,我们的焦虑水平会非常低。但是,如果一直只站在舒适圈里,我们的领域可能就永远无法拓宽。
因此,如果你需要不断地进步,就要走出舒适区。只不过,走出舒适区就意味着你将遭遇陌生和不确定的因素。
什么是走出舒适区的正确方式呢?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做站到“舒适区的边缘”,既不是完全退缩在舒适区里,也不是过于冒进。在舒适区的边缘上,你会一直维持着“最佳焦虑水平”。
随着你总是咬牙坚持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焦虑”中,渐渐的,你的焦虑会自然地降低,你开始觉得站在这个位置并不会让你不适——此时,你的舒适区就已经扩大了。
你需要做的,是再次向外迈出小小一步,继续逼近舒适区的边缘。这个过程就是成长持续发生的过程。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时,你所感到的那种不舒服,就是我们所说的 “有建设性的不适”。
一个人留在舒适区里的时间越长,难以改变的惰性越大。勇气往往是一鼓作气的,太久的不成长,会不断削减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心。而如果你持续追求新的目标,你会越来越愿意尝试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你的日子过得很舒服,至少说明你在原地踏步,但如果你觉得有些艰难,那是你在走上坡路。
听从自己的内心,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一条路,诚实地往前:我往我看见的那个前,你往你看见的那个前,他往他看见的那个前,这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各自奔前程”。
P.S.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拍摄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