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负熵与货币——经济学的重构》

「2」前言

2017-08-08  本文已影响3人  张明_专注理论经济学研究

前言

诗人以其玫瑰般句子,点缀闪闪发亮的星星。星星晶亮,迷人眼。但只有当人的眼眸婉转的瞬间,才进入人的心灵。

理论家以其如椽巨笔,编织着一张张大网。灰沉沉的大网,无甚风采,但总是将活生生的心灵缚住。

● 三类读者对象

第一类读者对象是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是经济学的行家里手。面前的本书,将为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更合理的、更符合实际的经济学体系。对于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他们曾积多年时间反复钻研与思考,但始终无法渡过某些迷津、拨开一些迷雾。依据这个体系,可以对经济学的一些疑难问题,能逻辑一贯、首尾一致地予以理顺、澄清。读了本书后,期望他们有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情。

第二类读者对象是那些为了工作需要或事业需要,对经济学曾经进行过一番学习或钻研,然既不能在道理上理出个所以然,也无法“按图索骥”地印证现实经济运行,从而对经济学感到乏味,索性扔掉书本的人。本书帮助他们从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对社会经济运行现象作一透彻的分析,让他们对经济学有全新的了解,从而为自己的工作顺利和事业成功提供指导。

第三类读者对象是读书“漫游”者。他们喜欢在书籍中进行思想遨游。本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饶有趣味的经济理论,以期迸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引发他们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们从原是“经济学”原始森林中的一名“漫游”者,转成对之孜孜不倦、专心不二的一名“狩猎”者,为经济学的继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换句大白话说,这本书对这一类的读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作者的心情

钻研经济学的过程,完全可以喻之为在中华文明之母亲河——长江中的一次追溯正源的探险。对以往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好比肃立于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上,观看承载于滚滚江水之中的各种经济学理论舟船。它们有的宏伟辉煌,气势磅礴;有的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有的平淡无奇,无甚特色。然而有一桩却是相同的,每只舟船上都带有刻痕,那就是被明滩暗礁所碰、所擦、所击、所撞后的标志。这意味着,每一种经济学理论都有着它自身固有的局限,都还不能完美地解释经济现象的运行,都还不能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游刃有余。

仔细地审视后的直觉是,这些经济学理论的起源都不是正源,而是支流。于是,驾长舟、挂风帆、摇橹桨、拉纤绳,鼓足勇气、竭尽全力,溯流而上寻找正源。路途中,还可看到处处礁滩狰狞可怖,在滚滚江水中,赫然而立,周边狼藉地漂满着各种舟船的破板碎片。这都是那些不够坚固的理论体系的残骸。

正因为此,更坚定了正本清源的决心与信心。随着探险的深入,江面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急。越是源头所在,越是人迹罕至,鸟兽出没,云山雾罩,山峦起伏,危崖耸立。自然已为探险者接近源头设立了重重屏障。但是,是河流必定有着它的正源,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一旦抉微发幽,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唐古拉山,终于发现了长江的源头。“找到了江水正源了!”值此兴奋激动之时,最渴望的就是尽可能快地让人们分享探险成功的喜悦。作者在著写本书的过程中,就有着这么一种欣喜情感掺杂其中,想尽早让大家分享着这份欣喜。于是喜不自胜,驾舟顺流而下。此时,环顾四面,风景如画,眺望两岸,百川归流。往日熟研的种种经济学理论,时不时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给你一种独特的美、强烈的震撼,使人不得不为经济学前辈们的深邃目光与独到分析而深深折服。同时,也有着一种行船于江心主航道上的庆幸感,曾经妨碍其他经济理论顺畅解说的浅滩暗礁,不再是阻碍,顺着沉稳的河水,它们都自然而然地绕舟而过了。

● 目标——“下里巴人”

《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由于偶然的好运气,截获了宝窟的开门“咒语”。而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像阿里巴巴一样,得到了窥视经济运行的“秘钥”。

让“尽可能多”的人们“尽快”地知道“秘钥”,顺利打开经济学“大门”,一窥社会经济运行的奥秘,消除经济危机带给人们的痛苦,让人们尽量享有现代生产力的快乐,这是作者的愿望和目的。

但是,如何达到“尽可能多”和“尽快”这两个主观目标呢?这曾使得作者颇费踌躇。

一种方法是,以较为复杂难懂的文笔和高深的数学集合论等作为分析论证的手段,撰写字数少、质量高的论文,从而换得较快的速度,迅速抢占制高点,争得优先权。随之,本理论体系的解说和传播,由教授专家而大学学府与研究所,由研究生而本科生,等而第下,最终到达一般的也是最需要的实用者的手中。这样就经历了一个由高深至普及的过程。如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传播那样。

但是,这却与作者所定的原则相悖。作者的本意是“尽可能多”地“尽快”,而不是“尽快”地“尽可能多”。在传播速度与传播面积两难之间,作者选定以牺牲前者、让位后者为努力目标。为之,笔者采用了另一种写作方法:将读者的层次定位于高中水平,以通俗易懂的文笔,采用大量的图形分析方法,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描述与解释,以便读者容易理解,迅速掌握。而不是采取迅速抢占制高点,争得优先权的通常做法。

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够达到既多又快呢?这只能等待着今后的检验。作者当然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 航程预告

把学习经济学的过程比作航程最恰当不过了。在开航前,我们先对航程进行一些预告。

首先告知的是远航的起点——人类从中脱身的动物界。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对之归纳得入木三分。远航的终点港,是人类目前生活的大千世界,也就是本书理论所要求解释的事实。

位于起点与终点之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航程,我们将潜入到没有现象界和经济事实可以支持的深海之中。在这一段时期,把舵的仅是“指南针”和“模板”。“指南针”是哲学中的认识论,“模板”是科学的方法论。因此,本书的最初篇幅,先阐述哲学的认识论与科学的方法论。

一驶出港湾,首先,我们就要仔细考察人类生存的特征——从自然界中获得最多数量的净负熵。其次,依次驶向各个岛屿,考察一个人的生存、两个人的生存、多个人的生存的经济运行。再者,在没有货币的岛屿上进行考察,在有货币的岛屿进行考察。然后,轮船载着我们驶向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从实物角度和货币角度认真考察。最终,我们将驶达世界分工和贸易的终结大岛。

马上就要远航去经济学世界进行富含挑战性的探险了。这种激动人心的经历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仅一次。我衷心祝贺你:一帆风顺且满载而归。

作者

2001年12月

作者电子邮箱:zhangming1954@163.com

《负熵与货币》(PDF)下载:http://pan.baidu.com/s/1skTHHdN

「1」负熵与货币——经济学的重构(要点和内容介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