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心,故向外驰求者终无是处
六祖慧能大师只字不识,却能随缘应机普化一切。凭的就是早已见性的一体三身,亦无染无杂的真心性净明体呈现出的觉智——具足救拔解脱、不被八风所动的真实力量!佛在《最胜王经》中说:“法、报、化三身是也”,畅游十方,以法宝随缘济世利生,化身佛也。断惑尽觉,报身佛也,无修无证,无念无住,湛然常寂,法身佛也。换句话说,亦可以叫自心三宝呈现於世间,什么是自心三宝呢?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请看佛在《大般涅槃经》中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汝今不应如诸声闻凡夫之人分别三宝,於此无上大乘无有三皈分别之相。何以故?於佛性中即有法僧”的所指不就是此义吗?六祖他老人家若不是早已一体呈三身,一心呈三宝,用什么去饶益一切有缘之人呢?这正是“法”从佛口出,可若无佛心,又何来佛口呢?可见六祖他老人家早已证至此境界了,所以自古以来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除此之外,皆是邪见外道。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所说“一切众生皆依非真邪伪之法”在盲修瞎练,终无是处!因此佛当年在灵山拈花示众,所传摩诃迦叶初祖的就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直传至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中原六祖),因为此乃唯一直真见性法门,令众生疾成无上菩提的诸佛秘要之藏(佛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的正法眼藏。因为真如佛性,本在人心,心正则诸境难侵,心邪则从尘易染,能止心念,众恶自亡,众恶既亡,则诸善(觉智)皆备,诸善要备,绝非外求而就也!
而不知我之真性的凡夫,必以认假为真、颠倒错认的虚妄分别心去处处著(住)相,则念念心着魔,从而促使心中的三毒炽盛,人则愈迷愈苦,愈苦愈迷,如此就愈难理解“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的真理,更难知“清净之心,喻如明镜,镜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何以故?因镜明故,才能现万相。学佛人为心无染杂故,妄念不生,人我心灭,究竟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的真实甚深义,也就无从去感受“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启用自见之真性,是人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真善智师,密密相传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步步超三界,归家顿绝疑”修心要诀的真实义了。当年有比丘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有一次六祖慧能大师听了,当下即知其甚深妙义,就为她释义 。可这比丘尼无尽藏却向六祖问其经卷上的字念什么,六祖对她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听后大惊,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之语,故又说,字都不认识,怎能知其文字所蕴之义?六祖告诉她“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句莫测高深的话,在一般人眼中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因为一位不识字的人又怎么能理解文字里面所蕴含的意思呢?比如有个人,心中三毒炽盛,总和别人恶性相向,可他只要到某名刹古寺剃了头、出了家,他就会成为信众们心中想当然的师傅,大家对他恭敬礼拜供养,也必然是认为理所当然的,这就是被文字、衣服的表相束缚住了,成为了心中的障碍。
请看《大般涅槃经》佛告迦叶:“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若破戒於是众中等皆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谁是破戒、谁是持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知是人受畜八法,亦復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若於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穿袈裟因缘恭敬礼拜”,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被其表面所迷成障,而失去真知实见。再比如说,有位普通人解悟了佛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甚深真实义,想把佛经译成大家易懂的普通话,将其译成简体字的横排版,很快就会受到一些所谓虔诚的僧俗众的批评,叫他千万不可如此。因为佛经中的文字皆有神秘的东西,所以他们宁可不识那些繁体竖排版的字,去错认其义,也不愿得到真正佛意的解白,哪怕是使他们开启不了心中的觉智。别忘了佛经中所运用的文字相,并没有自性,而是文字所组成的佛经才有真实意义。佛是以文字的组合来表达世间唯一的真理(了义经),亦佛心之意。人们常说的表明心迹即是此义。故,佛传的是心,而不是文字相。所以《金刚经》中佛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名谤佛”,又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因此,只知执著其文字相的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何以故?佛在《华严经》中说:“一切万法皆无自性,以何为自性?以心为自性”。故,更应知佛的告诫,就是要我们知道,心邪法亦邪,心正法亦正,而我们所诵经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悟文字中所蕴含着的真理,亦佛心之义。所以我们要以佛心即我心的心眼去读去看去悟其文字中所蕴传的法宝,而绝不是只以肉眼去观看文字相,被文字所缚,执文遗义者往往认指作月,谤佛毁法。
故,六祖他老人家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比丘尼无尽藏当下就悟出了其中的微妙甚深之义,立刻对这位不识字却能呈现佛性的善智师尊敬起来了。当年的法海也问六祖为什么是即心即佛?六祖慧能大师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以上六祖所说的法宝,其义是极甚深的。最简单地说一下,就是心中无念自性定,此“定”即是如如不动的佛,佛正观一切,都能透表见实而明真,透表乃照见名智,明真乃解了为慧,定是佛,慧是用,故“於相离相”者佛也。《金刚经》中佛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何以故?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幻变无常的表面现象障不住佛眼的正观,故,不被表相逼迫、摆佈、不执著一切表相,所以佛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亦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才可以喻佛的定、慧等持之境。所以六祖对比丘法海又说偈一首:“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何为习性?《地持经》中佛说:“习种性者,从先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故,习性是参研修习佛法所成之性也。这不正是《涅槃经》中佛说的:“定慧等学,明见佛性”的所指吗。佛法固重解悟,但更重行证,若无修心之行,即不能取证。六祖说“见闻转诵是小乘”,何以故?不离我执故,为徒炫多闻,枉增知见,见法即动,亦见境生心者曲,心随境转者折,不但无从见业消业(见佛性),而且日增无明,皆因被表相所迷故,故属小乘。可以说执著色身为我去学佛,因只图自了,必迷小乘法,其结果欲求得而不得。何以故?小乘法是引导性的法,是不究竟之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法。其目的是把人引向解脱法(出世法),亦无上大乘法。故,小乘法不能开启人的觉智,因此若只迷小乘法,则只能是一个苦字。
自以为是的小乘心、我执心却从来不知未了四相的颠倒心,又何曾有过一念“是(对)”字,错认之中怎能不苦?而大乘佛法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故首在修心。修持不相应者,绝不是佛法不相应,定是学佛人不肯在心上用功夫,故不明心地,不知何心是真?何心是妄?亦不知真心妄心即是一心,也就不知如何去妄才归真,不知一心之妙,亦不可得,未在心中树立正因,何来与正缘得相值遇?如何入不二法门?故,修持不相应,则功不成而用不彰,佛法真理不能悟到,其他之理亦难真知。何以故?仍昧於生灭法故,不知何是真理,也就不知道真理就是佛智,就是佛性,就是波罗密,就是一种真实的救拔力量,无此真实力量就不能正确揭示因缘果报,对自己心中的业力这种逼迫自己、驱使自己的无明力量不知不觉不见,也就谈不上灭度此无明业力,那么只能仍做心的奴才故。所以佛说“若人活百岁,不知生灭法,不如活一日,而得了解知”。心如明镜,自然能够反映出一切形相,可若把这一切形相全执著起来,挂在心上成为障智之碍,这就是凡夫。何以故?执相心着魔故。如果有人明了此理,心镜中虽能够反映出一切形相,却能离开这一切形相而无所牵挂,明镜也就永远是明镜。比丘僧法海当下即受了大益,知道了自心本就是佛,修行成就的也就是这个心佛。《楞严经》中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指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说当年的比丘法达,就因为自己读诵了三千遍《法华经》,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可却悟不出《法华经》的出世解脱的宗旨在哪里?当他问到六祖慧能大师时,身不由己地不知不觉地就对这个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师父流露出了傲慢的表情来了。经过六祖他老人家慈悲正观之下正知见的开示,才知道平等二字的真实义。
众生本性皆佛,谁也没有比谁更高贵一说,惭愧心由然而生,才明白自己正因为愚迷,才产生了狂傲之心,背叛了慈悲二字的真谛,从而说出了觉喜之偈,“经诵三千遍,曹溪一句亡,不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从此真正明白了,自己执著文字相,虽然读诵三千遍成佛的《法华经》,却一点也未悟《法华经》成佛的真理是什么。更知道了骄傲的慢心是解悟经文的大敌,因为执著自我的心和佛心正相背。六祖告诉他所有的疑问,皆因自迷自愚自痴而生,并不是经中的文字有什么值得疑问的。《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是诸经中的王,所以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只是因为人们以妄心去认领,所以观察角度有问题,理解才会有缺陷,错认之下,才会产生疑问,才会产生解悟经义的障碍。故,佛在《法华经》说:“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诸佛出於世,皆是为一大事因缘,亦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佛不言以佛知见授之众生,而言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之知见道。因佛知众生本自有之,不从他以得之也,虽不从他以得之,但必须籍真善智师为之缘,以方便为其开示,正确引导下方能使其悟入也,应知,佛知见者,乃破生死根尘之利具也,别无他选也,彻了实相真如真见也,在法名一佛乘,在因名一大事,在果名一切种智,此真知实见的正知见,生佛等有,只是迷则为识,悟则为智,学佛人若悟此理,才能学佛向(象)佛,最终才能学佛如佛,佛心即我心,其心站在了佛的角度上去观察一切,对待一切问题,自然就是智慧的,就叫佛知见。不能站在佛的角度,人迷於世间法,处于四颠倒,就不能正修诸法,何以故?心外执著一切物的表相,在心内执著於空相,如何从二相中得以解脱?因佛门乃不二法门,学佛人若能解悟“於相能离相”的不二义,则外不着有,内不着空,於空无著,才是空有不二的实相,如此内外不迷,处诸法而不被法缚,这就叫开了佛的知见,这种真知实见的正知见,是众生皆具的,只要能把障碍除掉,这种佛知见,也叫觉悟知见,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无论是谁都可以成就涅而不生,槃而不灭的金刚法身之体,这根本不需要到外边去寻找,也不会有什么佛来接引你,本人自有,只要找出来就行了。关键就是这个找字,需要心中开启的智慧,亦觉悟,即佛性、佛智,佛心之义——波罗蜜(真实的救拔力解脱力,不被八风所动的定力)而学佛人心中本具的这永恒不灭的真实力量凭的全是正因和正缘得相值遇,才能得到开启。所以只有正因和正缘得相值遇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善”。正因:是自心发出的行愿菩提心;正缘:是诸佛菩萨真善智师,大家切记,佛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学佛人更应谨记《圆觉经》中佛说的:“不能为众生拔苦消灾的菩萨是假菩萨”,因为假菩萨昧於波罗蜜,心中未开启真实的救拔力量,也就没有定力,则不能开示并引导学佛人见业消业(见性)。学佛人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在真善智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觉悟到了佛的知见,就应通过修行(实践)进入这种真知正见,才能亲自验证一下这种正知见的微妙境界,站在佛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自然就圆满究竟了,佛出世为的就是能度化众生进入这种正知见,从而脱离生死苦海的轮回,得到真我、真常、真净、真乐,学佛人是真修还是盲练?就看所站的角度(立场)和进入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佛人识不识字,念不念、诵不诵佛名号,打不打坐,就不见得非常重要了,这就是六祖为什么斥责“空诵但循声”和“生时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的寂坐枯禅外相上的造作,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实际意义,只要解悟了佛知见的角度和境界,不识字也可以依对佛知见的信力所产生的愿力,从而呈现的心行实相之力,得到解脱,若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和当年比丘法达一样,读了无数遍经文,六祖说他都不是一个念经僧,因为连真正的佛心之义还未见到毫厘呐!所以六祖说他“心中愚迷法华转,心中觉悟才能转法华”才能饶益一切众生,这也正是《圆觉经》中佛说:“只有清净的一心才会流出清净的真如——成佛的智慧般若波罗密(真实的救拔力量)饶益一切众生”的所指。因为清净相就是解脱相,自己解脱了就能在解脱的同时去解脱别人。《维摩诘经》中佛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也正是此义,何以故?人我同体,自他不二慈悲殊胜故。
无取无舍真佛子 无闻无名佛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