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大学生活旅行·在路上

行百里路,读一本书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昕行

这里应该是一篇书评,但是我不会让它仅仅是个书评。

明楼上远眺

        说到《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册估计不少人都看过,想必一些人会说看过不止一遍,在我看来这本书确实不错,作为活讲历史的现代读物代表作让不少古汉语水平不高又对古代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委实得到了满足。但是这里并不是讲此书有什么或者哪里好,因为我发现凡是你向别人推荐的,别人虽然说好他一定会看看,但终究不会从科大图书馆翻出那本我所谓的好书(不想让某人看某本书就极力向他推荐吧)。这里所讲的是我与此书的邂逅和对此书的认知。

        前段时间,一个人大中午跑到了昌平区傻乎乎地买了十三陵的联票,一个下午参观了大宫门、神道、长陵、定陵和昭陵,还饶有兴趣的去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兜了一圈。回来后就大病一场一连几星期都咳嗽不止,给我这位业余古建筑爱好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然这是玩笑话,说实在的天寿山确实是块风水宝地,去的时候就一直阴云密布,再加上大明王朝十三座帝王陵墓的映衬,更显得此地神秘莫测,让人有种起鸡皮疙瘩的敬畏感。站在任何一座明楼之上都可以远眺其余散落各处的方城明楼让人有种各代帝王都在相互观望的感觉。在这里我这个人显得太渺小太平凡。正是这般壮丽场景让我决定去了解这个伟大的皇朝,于是我与《明朝那些事儿》邂逅了。

        拿到这本书,首先有种不正经的感觉,确实不正经,但这里的不正经却不是真正的不正经。它是作者当年明月经过多年的史学研究和自我分析的结晶,只不过因为作者痛恨那些故作深奥的作者,于是就成了现代我国不正经讲历史的滥觞。不正经的叙事风格更像是与人开心地闲聊,一不留意就看完了,这里我就要说说作者的一些特点了(放心这里不是剧透)。作者善于把握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按编年叙事来说,他在讲较早的事件的时候就顺带提醒了读者这件事与未来的某件事有种关联,但不说是什么关联,着墨甚少但是吊人口味,逼得人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当看到了后一事件就会真相大白,让人拍腿称赞不得不服。比如在讲李景隆时,肯定了他是个军事白痴,但是也说了日后对朱棣会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作者善于综合各方面的史学观点,并从中给出读者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哪个说法靠谱哪个说法不靠谱并且不靠谱在哪里。比如在分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之谜和成祖朱棣生母之谜时就列举了不少说法,同时作者都一一加以分析,极力给读者一个接近历史真相的答案。此外,本人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历史的同时还讲了不少古代的常识,比如关于科举制度的介绍以及贡院是什么样子的(正好与我在国子监看到的贡院模型相互比对,学到了更多东西)等。可以说这本书无愧于现代中国不正经讲历史的滥觞之名,对普及历史文化及传统有重要作用。

       读书让人摆脱愚昧,在读这本书前,也像大家一样对朱重八(朱元璋)先生没有什么好印象(比如建国后杀害功臣(有原因)、似乎和刘邦一样是个无赖),但是合上书后发现,朱八八还是相当的令人敬佩的,至少在危难时刻能不顾群臣反对,坚持自己观点并多次取得胜利(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就是值得敬佩的,说明他是个自信的坚持自我观点的人。其次,就是敢于做历代皇帝所没有做的,那就是废除宰相(但是也有弊端,导致内阁在之后有着比宰相更大的权力)。再有就是辛勤工作,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制定了很多对整个明朝都影响深远的制度,并且其编写的《大诰》堪称我国最早的案例普法读物。这些一再提醒我们,不能从别人那里的只言片语就去判断一个历史人物,而应翻开书本更客观全面的去认识。同时这些历史人物的不同做法和思想,也正是我们可以加以判断和学习的。第一册中讲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和朱棣的靖难之役,但是请注意这里绝不是只讲这两个人,很多篇幅都留给了那些相比之下无名多了的臣子们,没有大家的帮助,想必他二者是不能到那个高度的,正印证了历史是人民大伙创造的。

       成祖长陵的恢弘气势依旧在我的脑海不断浮现,虽然没去过高祖的孝陵,但读了这些以后一定要去孝陵走一波。这里仅仅读了这部巨著的第一册,待读完之日加上不断远行想必能让自己懂得更多。

昕行

钢院六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