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睡眠革命
我的睡眠革命是从2016年开始,在这之前和很多人一样,对于睡眠有着一些固定的认知:每天要睡够8小时,节假日最美好的事情是睡到自然醒,赖床是常态,早起是被逼。
从2016年开始,我开始调整睡眠认知,把早起作为必须,把赖床视作恶习,把睡懒觉视为生命的浪费,两年多以来,对于睡眠开始养成自己的规律,当然也让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可以睡得那么少还能做到精力充沛。
我的睡眠革命的理论依据是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写的《睡眠革命》这本书。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是一位运动睡眠教练,曾为包括NBA球员、奥运金牌得主在内的运动员提供咨询服务。尼克在《睡眠革命》这本书里提出了顶尖运动员所用的R90睡眠方案。
R90睡眠方案主要有4步:
第一步,设定一个固定起床时间。
这一步需要你回顾自己之前两三个月的生活,考虑清楚所有工作和个人生活因素,然后选出一个必须起床的最早时间。这个起床时间应该是你每天都能实现的,日常中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比这个时间起得更早。它最好要比你必须上班、上学的时间提前至少90分钟。这样,你在睡醒之后,就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不会慌张。
早期,因为我要确保儿子六点起床前跑完十公里,所以我需要起床的时间就是早上四点。
近几个月,我因为晚上社群的分享总是占用太多时间,晚上保证不了10点睡觉,所以我调整了起床时间为四点半。
第二步,推算理想入睡时间。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钟,人们晚上平均会睡5个周期。比如,你的固定起床时间是7点半,往前推5个睡眠周期,入睡时间就是午夜12:00。如果你发现自己会提前醒来,可以减少一个周期;如果发现醒来后还是困倦,可以多睡一个周期。
因为我过去睡眠时间相对也不太长,测算了下自己每晚需要4个睡眠周期即6个小时,所以为了早上4点起床,我就让自己在晚上10点准备入睡。
如果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我就让自己每晚睡三个睡眠周期,即晚上11点30入睡。其实,经过验证,偶尔三个睡眠周期也是够用的。
第三步,睡前睡后的程序不可忽视。
书里建议,睡前不要进食、不要大量喝水,要排便排尿,以免消化系统干扰睡眠;远离电子产品;让卧室光线由亮变暗。醒来后,可以晒晒太阳,补充水分和营养。日光可以促进体内血清素的分泌,帮我们充分地醒过来。
我有段时间为了养成自己的这些习惯,专门在朋友圈做了“早起七件事”和“睡前七件事”的挑战活动。就是为了给自己养成固定的程序。
第四步,把小睡纳入日程。
午后1-3点,会出现一个倦怠期,这期间小睡30分钟,可以帮你修复睡眠。如果错过了午觉,傍晚5-7点也可以小睡30分钟。
我以前特别诟病午睡,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发型和妆容,想想看真的是盲目的爱美。
现在是努力创造一切可能让自己能够在白天小睡一会,哪怕是坐在培训会场的凳子上也让自己眯一会。
我的睡眠革命的现实依据是我的奶奶。我奶奶可以说是尼克书中理论的现实践行者。
我奶奶是个普通而伟大的农村老太太,一生带大了20多个小孩,家里吃饭的人口常年保持在15人以上,可想而知日常工作量会有多大,经常是家里睡觉最晚的起床最早的,但从没听过奶奶抱怨自己睡觉太少或者因为缺觉导致身体不适。
因为奶奶要保证早上孩子上学和下地干活的人的吃饭,所以奶奶总是最早起床开始准备早餐,我当时上小学时还有早自习,早上5点30就要去上学,奶奶总是在我上学时给我塞一块烤好的红薯或者馒头干,推测一下奶奶肯定5点前就已经起床准备啦。奶奶一晚上的睡眠周期应该是在4到5个。
奶奶终生不怎么熬夜,相对早睡,这和早年间没有通电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电,所以就需要点煤油灯,为了省点钱,当然不会让自己熬夜干活的。
奶奶非常好的一个习惯是随时补充睡眠,不管是坐在板凳上还是在田地上,奶奶总是能闭目养神一会儿,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能进入深度睡眠。这点给我的启发尤其大,所以我现在会利用一切可以闭目养神的时间,例如坐车或者课程的间隙。
奶奶一生都在为家里人操劳,即使到了80岁,依旧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很是规律。这点一直到现在都在警醒着我,要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的有规律。
你的睡眠要不要做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