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露盈盈凉意生 ——“白露”诵诗
清露盈盈凉意生
——“白露”诵诗
一、开启黎明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开启黎明。
二、节气常识:
1、演示导入:
孩子们,今天9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今天走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2、学生谈对“白露”的了解。
3、观看视频
①从刚才的视频中,你又了解了白露这一节气的哪些特点?(生自由谈)
②师小结: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在这个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凝而白,所以称白露。白露节气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在这一节气的十多天里,一般昼夜温差在10℃至15℃。这几天虽然白天比前一段时间要热,但到了早晨和夜间却明显凉爽下来。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就是说夜晚气温下降的快,要注意保暖了。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三、相关谚语:
气象谚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农业谚语: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不到白露不种蒜。
白露高梁秋分豆。
白露十天满山黄。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四、诵读诗歌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词语注释】
①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战鼓。
③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禁止行人。
④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⑤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⑦长:一直,老是。
⑧达:到。
⑨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两遍。
3、抽读古诗。(可抽二三人)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露水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5、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6、引读:
A、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让我们怀着悲凉的心情来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B、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不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让我们带着杜甫对家乡百般深切思念的心情来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杜甫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让我们带着他的愁思一起来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如今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真令人伤心折肠,真是: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让我们一起来诵(回归诗歌,齐读):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五、阅读链接:
1、节气常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一个典型的秋季节气。在这个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古籍《群芳谱》中说,“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所以称白露。
这几天虽然白天比前一段时间要热,但到了早晨和夜间却明显凉爽下来,感觉上要舒适得多,这也正是白露节气的特点。白露节气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在这一节气的十多天里,一般昼夜温差在10℃至15℃。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就是说夜晚气温下降的快,要注意保暖了。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2、节气谚语: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白露十天满山黄。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3、节气习俗:
在全国各地,白露一过天气明显转凉。像夏至、立秋等代表季节变换的节气一样,这一天有很多吃的习俗,有的尝鲜,有的寄予健康的祝福。
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能治疗关节炎。“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像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而在福建福州等地,白露这天要吃龙眼进补。
白露茶
老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每年这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白露米酒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4、节气养生:
白露身不露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在秋季到来时冻一冻,经历适度耐寒锻炼,这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人体适应气候变化有帮助,对安度冬季也有益。但这并不是说要忍着挨冻,入秋后仍要随气温变化逐渐添加衣服保温,只是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快太多。
还有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和“白露身子不露,免得着凉泻肚”等,都是提醒人们在白露节气后,夜晚睡觉时要盖上单被或毛巾被,以免着凉。
节气食谱:银杏鸡丁
银杏即白果,药店有售。去壳后在油锅里炒至六成熟,剥去薄衣。鸡肉切成1厘米左右的小丁,加入腌料拌匀,烧六成热的油放入鸡丁,加白果继续炒。将葱段加入料酒、高汤、盐、鸡精炒,最后放入炒好的鸡丁、白果,下水芡,出锅前放点麻油拌匀即可。在天气干燥的时节,此菜有补气养血,平喘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