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二舅》不是《活着》,也远比不上《活着》章

2022-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知聊的小星星

蹭一波热度,谈下我的感受。我觉得《二舅》不是《活着》,也远比不上《活着》。

我坚持一个观点,《活着》为什么热度长久不衰,是因为读者对此作品的内容意义具有的丰富讨论性。顺着想,从正面看,你可以说它励志、治愈。福贵本是一个富家子弟,生活足乐,却历经磨难,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最后完全碎裂。但是正是生活一次次的捶打使他完成了从一个“不醒世”的纨绔子弟到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人的转变。他的内心坚硬到最后能够安然接受孑然一身的结局,这也证明了一个人在面临生活的捶打和危险时的无穷潜力,表现出了人内在的弹性和韧力是多么恐怖。同时,对于我们这些未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读到这种故事,看到别人的苦难之后就会跟自身的经历产生对比,进而发出现状也不是很糟糕这种想法,甚至感恩这个时代。这种想法虽然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但也符合情理。由此给了自己心灵的抚慰,也有了一丝向上的激励。而反过来,你也可以读出荒诞,读出悲凉。感叹福贵个人行为的荒诞和时代的荒诞,他在富贵时的浪荡,他浪子回头后,在给病重的娘请医生时被抓了壮丁,在人生的旅途里不断遇到一些荒诞的历史事件,亲人一个个留他而去。这种荒诞在福贵最终孑然一身时似乎达到顶峰,可读者或许已然麻木,因为前面的故事情节已经捶练了他们的神经敏感度,他们只感到深深的无力。而福贵呢,甚至可以说,福贵最后坦然的态度也是因为他对抗命运的无力和绝望。总之,这个故事是常读常新的,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到它,在你和别人谈论它时,滋味都是不同的。余华冷峻的笔调勾起人无尽的窥探欲。

而《二舅》,它的态度很清晰。淡化时代,淡化苦难,强调人的坚强和力量。当然,这很感人,但是这种表达就弱化了二舅人生历程中本身涵含的深刻性,去掉了很多引发人思考的片断,而变成了一种浅层次的叙述,甚至可以直白的说:这就是一种价值观输出。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你从正面叙述《活着》的意义时,不也带有这层吗?是的,可《活着》远比这高级,《活着》里在时代裹挟下,好事儿成了坏事儿,坏事儿成了好事儿,逆转让人措手不及。戏剧冲突下给了人物极大张力,苦难中人物的悲喜交织,其中暗含的情感给读者的冲击力错综复杂。于是叙事变得立体生动,让读者的心始终被文字抓紧。而《二舅》整体平铺的叙述加上文案中的暂且归类为“总结升华”的部分,给人一种被“输入”、被束缚的感觉,用一个比较有趣的词语就是“爹味十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反感它,甚至将其称为“毒鸡汤”的缘故。

所以《二舅》不是《活着》,也远远比不上《活着》。我不知道作者是刻意不叙述时代、苦难对二舅生活的影响,还是本身的价值观使然,总之他淡化了二舅成长的时代这个元素讲二舅个人的人生故事。我觉得这是一种遗憾,而我也很理解。但是尖锐一点的去思考:我们是不是在有意去淡忘一些往事,去试图重构人们对过去的记忆?甚至夸张一点讲,再后一代人,当我们和他们谈论一些事时,他们是否不是跟我们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就是完全对此一无所知?我很怀疑。

始终记得,《活着》序言中所写: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不管你怎么试图解读它,它给你都是泪中含笑、笑中有泪的感觉,它不是单纯价值观的输出,不给你压迫感。但我想,在现在的环境下,即使是余华,也很难再写出一本《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