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小时候的乡村(十四之流动教师)

2020-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落子鸳渔桥上

        农村的小学,教师的流动率是很大的,年轻的老师都是把这里当做一个跳板,一般待个两年就调去了县里或者镇里,带我一年级的罗老师就是这样,负责,认真,但是她在我们学校呆不久,就走了,可能是教学优秀,精力充沛。

        农村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中老年人,都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而且他们是当地人,对于自己的家乡有感情,也不像年轻人那样,向往外面的世界,在小学,安安静静的教书育人,没有喧嚣,没有夜生活。

      正因为教师的流动大,所以我三年级的时候又换老师了,这次换的是数学老师,他姓李,一直住在学校的老宿舍里,人岁数不大,但是有着不小的“啤酒肚”,他就是这样一个“忠诚”的老师,自从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当地的中心小学教书,从来没调动过,而且他教出来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不会打骂学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课后,他会让愿意补课的同学去他的宿舍楼,他给辅导,但是不收费,我也去了,因为我的成绩不稳定,二年级的时候因为贪玩就下去了,到了三年级,看着和自己玩的好的几个女同学都去了,我也去了,因为可以和女生待在一起,默默地看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抱着玩的心态去补习,后来慢慢的发现大部分人都认认真真的听课,我也不好意思再玩了,所以真正的学东西了。

        学习都是有回报的,学期末,我的数学就打了80多分,语文也打了80多分,总分170多,拿了个三好学生,自那以后,我就开始慢慢的学习了,不再一个劲的跟着“头头”在“团体”里混了,当然有人叫的时候,我也会去凑个热闹,但我的对这种打架,拉帮结派没什么大兴趣,那时候没有什么课外书,我们不懂什么成功学,没看过励志故事,也不懂心灵鸡汤,基本上很少有人知道自己上学的动力是为了什么,被灌输的只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好好学习,考清华北大,但是这只是一句被说烂了的话,即使没读过书,不识字的家长也会用这句话交给他的孩子听,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清华和北大是两所学校,所以小学时候大家的整体成绩普遍不高,老师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给我们讲心灵鸡汤,打鸡血,我那时候读书完全没想过自己为了什么?长大后会怎么样?每当有人问起的你长大后想干嘛?我只知道那个标准答案“科学家”,但是我连科学家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当年像我这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当时我可能是比较早的一批跟着爷爷奶奶辈生活的孩子,那时候还没有留守儿童的概念,那时候的爷爷奶奶辈都没读过啥书在农村,不可能在学习上指导,大部分的人都是督促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但是家里学习用的课桌都没有,只能把书放在大凳子上,人坐在小凳子上写作业,课外书是不会有的,那时候的人可没有投资教育的观念,也没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毕竟连义务教育阶段都没上完,说什么终身学习在当时看来就是外来生物,爷爷奶奶辈关心的是吃饱穿暖。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许多父母要自己带孩子的原因吧!隔代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思想隔代,再说细一点就是物质匮乏年代出来的人视野跟不上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