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200计划

从亲子教育的失败中走出来/听TED演讲《宝宝在想啥》的收获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14人  蓝莲听雨

当我听完《宝宝在想啥》这个演讲后,我被深深触动了,虽然我的儿子已经走过初三,即将迎来高中生涯,他早已不是小宝宝,但这篇文章引发的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1

从“美好”开始的失败

2018年的元旦,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决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好好谈一谈。

这之前,我们深陷“三国混战模式”之中,彼此指责,又各自辩护,孩子不能静心学习,我们也不能静心工作生活。

回想起7年前,我办理了辞职,信心满满地想做个好妈妈,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说实在话,第一年的确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儿子的成绩稳稳上升,评上了三好学生,后来称为阳光学子。

然而,在老师更高的期望中、亲友的羡慕赞美中,一切慢慢地开始脱轨。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历过山车般的上下起伏,而我们的家庭关系也随之上下起伏。孩子取得好成绩了,我们一家喜气洋洋;孩子考试失利了,老师电话频频,而我“棍棒加胡萝卜”,谈心说话讲道理,生气指责到怒骂,而老公一边指责我教育无方,一边又唠叨孩子不用心。而渐渐长大的儿子,或反抗,或被压迫,却始终没有心服过。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孩子的成绩。这也是我们失败的根源,事后回过头来,才看清楚的一点。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眼里只有成绩,事实上也有其他,但所有的一切都被成绩绑架了。我们开口闭口不离“成绩”两字,却没有问问自己的“宝宝”在想啥?

有一期《少年说》中,高二学生张晨曦上台向父母道歉,因为他两年前曾离家出走,害得父母担心,到处找他。他真诚而郑重地跟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本是一个弥补隔阂、加深亲情的好时机,然而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成绩还是最主要的,你的篮球时间应该要控制一下。”儿子在道歉,父母却在提要求。张晨曦的父母无视了儿子的想法。我也曾是如此。

2

屡战屡败,只为打开儿子心门

2018年的那个元旦,我们围桌而坐,头一次把儿子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地问他:“将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儿子默然不语。沉默良久,老公喟然长叹,说:“你若真的不喜欢读书,那么去读个职高、技校的。学门手艺也很好。我们也能接纳你,批评你,要你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学校,也是为你好。”当时,我也深以为然。

那时,我仍然处于错误的思维中,还是处处以“为你好”去绑架孩子,要不失败也难。

儿子当时仍然没有说什么,后来,我说:“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吧,想好再说。”过了几个小时后,他从自己的卧过了几个小时后,他从自己的卧室里出来,说:“我想好了,我要好好学习,走考大学的路。”

我和老公相对而视,看到了彼此的欣慰和如释重负,我们连声说“好”。紧接着,他又说:“但是有个条件,我按我自己的方式来,你们不要干涉。”我们同意了他的要求,也从表面上做到了信任,没有去干涉他的学习。但我明白,儿子的心门还是紧闭着。

于是,我开始阅读大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也渐渐地意识到首先该改变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孩子。然而,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于是我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试图打开儿子心门、重建沟通之桥的努力中。

3.

一起学习

自从那次谈话之后,我们家恢复了平静,儿子的学习成绩重新上升,在校的学习态度也获得了老师的认可。但是平静底下还是掩藏了焦虑和隔阂。值得庆幸的是,当我认真地告诉儿子,我以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愿意好好改,因此我决定通过自考来陪他学习。我说妈妈的教育方式落后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更适合你,我愿意陪你一起学习,你学你的知识,我学我的,我们一起鼓励,一起加油。听我说完这些,他的眼睛亮了,很开心地说:“好的。”我终于从紧闭的心门里看到了一丝阳光。

儿子与我的对话也越来越多,甚至会把自己的糗事告诉我。但我明白,我还没有真正走出亲子教育的失败区。

4.

我从《宝宝在想啥》里学到了什么?

从接触自考开始,考虑到要写论文,而我的写作水平很差,于是就邂逅了弘丹老师的写作课以及青橙学院,以及TED学习小组的小伙伴们。

哈哈静推荐的TED演讲内容都很棒,每一篇都有不小的收获,但是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篇《宝宝在想啥》。科学家们通过花椰菜和饼干的实验发现:1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一个人性的奥秘,那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同。还有,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做点帮助他人达成愿望的事。

科学家们又通过一个玩具侦探器的实验发现:四岁的孩子就已经拥有科学家一样的思维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来验证假设,探索未知的领域。

演讲者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应该把婴儿和小孩子当作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人类,就好比虫蛹和蝴蝶那样,我们大人就是虫蛹在我们狭窄的道路上慢慢地爬行,而那些孩子们就是在花园里飞翔和探索的蝴蝶。作为成人,应该鼓励孩子们的探索的行为,保持他们这些能力;与此同时,成人需要向这些小蝴蝶学习,才能思想开放,灵活学习,加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进入4月,身处初三的儿子刚开始拉开中考的序幕,因为,体育中考和英语人机对话中考以及三位一体的选拔都安排在4月。而这个演讲让我静心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及时进行了修正,顺利地度过了紧张的备考的日子。

听完这个演讲,我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作了一次更深入的反思:为什么聪明可爱的小蝴蝶会变成爬行的虫蛹呢?正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功利化的目标、过度的包办保护和拔苗助长式的培育方式捆住了孩子们的翅膀,而许多孩子在反抗或顺从中丢失了翅膀。而那些聪明的父母都是能用心呵护孩子的翅膀的人。

其次,我终于看明白悬在我头顶其次,我终于看明白悬在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就是孩子的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分数。虽然我也明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做人做事的原则等等,但是无处不在的分数决定论依旧影响了我。拿掉那把剑,焦虑的根源也就去掉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让我开始关注孩子,去用心倾听而不是评判。不管他讲的是什么,我着重于听,尽量站在他的角度去接纳,而他愿意说的话也越来越多,班里的趣事、同学之间的友谊或争斗,以及对老师们的评头论足等等,不再避讳,不再隐瞒。在听的过程中,我尽量试着去问:“后来呢?”“你是怎么想的。”等等。有时听到了不符合我的认知的观点时,忍不住又开始“说教”,但也及时刹住,或点到为止,适当的价值观的表达还是必须的。

总之,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沟通很顺利也很畅通,有正常的辩论,也有会心一笑。处于青少年期的他,还时时会有执拗的表现,但我也不会十分焦虑了,而是想办法去引导,去疏通。我相信,这一次,我已经从亲子教育的失败中走出来了。

从亲子教育的失败中走出来/听TED演讲《宝宝在想啥》的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