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最近迷上了李玫瑾教授写的《幽微的人性》,这本书是一本研究心理学的读本,有孩子的家长都建议买来看看,都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嘛!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你的家庭才会天天向上。
这本书的主要侧重点是对犯罪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它并不是停留在我们所看到的“犯罪”两个字上,而是深入浅出地研究了人性,研究了各种犯罪心理的来源,让我们在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识别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如何正确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这里,我主要想谈到的是教授讲的如何分辨犯罪类型,她讲到,重复犯罪的人一般分三种,也就是危害社会非常严重的三种:一是反社会人格,这种人从小就很坏,没有理由的。第二种是犯罪人格,他们的人格是在犯罪背景中形成的,从小被遗弃,自生自灭,因此只能不择手段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出来都是跟你斗狠的,别指望他会善良。第三种是我们看似正常的乖孩子,小时候完全正常,但是随着长大,会发现他会变得“陌生与可怕”,非常狂暴,再教育却发现为时已晚。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很好理解,那第三种是怎么回事呢?尽管有遗传问题,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孩子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都是因为12岁之前的扶养方式出了问题。夫妻二人为了挣钱,母亲没时间照料孩子,生而不养育,全全把孩子丢给老人家,等你事业做大起来时,孩子俨然已成陌路人,极有可能挣来的钱被孩子一夜之间败光。在孩子12岁之前的依耐期里没时间来陪伴孩子,其实孩子不在意父母能挣多少钱,父母有多知识,父母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于你在他幼小生命的初期付出了多少辛苦,依恋期陪伴了他多少。这样,你没有时间教育他,那电视、网络会替你来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种种毛病的时候,再行动已晚。因为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就弥补不了了。13-14岁出现问题,要追溯到孩子6岁以前的扶养出了问题。20多岁犯罪,你会发现他的问题在18岁之前就已经显现了。一个40岁的人人生路越走越窄,其实是他的性格有问题。绝大多数的犯罪,是跟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有关。
是什么会导致孩子心理有病态?那就是人性有缺失。
《三字经》有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却习相远。比如男孩女孩小的时候,你不让他(她)学会与人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他一个人留着,让他吃饱喝足,满足他所有的物质需求,他看似乖乖的长大了,可这样的人养成了自私自利、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顾不得别人,这样他的人性就有缺失,心理就是有缺陷的状态。这样,当他为了银头小利而犯下大罪的时候就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你想让孩子能健康健全的长大,人生路走得很顺畅,那在他们小时候就让他们吃苦耐劳,经历一些磨难和挫折。家里面父母有什么事情,孩子懂得去分担,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家庭,爸爸妈妈有病,孩子特别懂事,知道要照顾爸爸妈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回家,自己早点到家,爸爸妈妈就有人帮忙了,这种孩子特别坚强、懂事,长大后有一个很好、健全的人格,自然就会有一个顺畅的好人生。
犯罪心理实际就是让我们认识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是跟小时候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的,我们就知道怎样去扶养一个人会让他形成比较好的性格,乃至于比较好的人格。
这个对于教育,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