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与学

课程的5种样貌与学员的5种样态 —「天生我才讲师培训」助教老师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63人  教育摆渡人

2017.8.24-26再次担任杨田林老师在天来人才管顾公司开的「天生我才讲师培训」第二期的课程助教。在今年3月份第一次担任这个课程的助教之后,写了将近7000字的心得:讲师培训助教课堂「参与」的四颗CPU。第二期再次担任这个课程的助教,CPU依旧需要开好几颗,又是一段「烧脑与烧心」的历程,但对我来说,这也代表了又一段的学习与成长。课后,原本想说,这次的心得就直接用上次的心得来「准」过,但后来想想,因为暂时不会再有当这个课程助教的机会(不要老是占住这个位置,别人一定比我更适合),所以我还是把这次的心得也记录下来,为自己留个记录。

这次的心得分享我想从「理性」的观点出发,至于课程中的故事与内容,就留给此期的学员在他们各自的心得中去发挥,我把自己心得的关注点放在我所观察到的「课程呈现的样貌」「学员学习的样态」,特别是在学习后可能会如何应用所学的样态。

课程的5种样貌

参与这三天两夜的课程,对于此课程的样貌,我想用「全」、「变」、「心」、「满」、「等」五个字来描述。

1.「全」

杨老师的讲师培训课程,特色就是「课程的全面」,也就是知识、技能、态度(KSA)三者兼备。若要再深入细究,态度又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从课程与教学理论来说,一个完整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设计,本来就应该能兼顾KSA,就算是技术性的课程,也可以包括知识面及态度面的学习。举例来说,我大学学习开车时,在内湖的公立驾训班上课,课程内容除了一般的开车技术,还包括车子的一些原理及简单的维修知识,并且还包括安全驾驶等态度面的学习。

此外,杨老师的课程重视「全人的关照」的精神。课程中,由老师、同学及行政团队一起建构出「以人为本」的氛围,老师关注学员的课程反应,学员彼此间建立伙伴关系,行政团队全面关照老师及学员在学习及生活上的各种需求。

再者,上杨老师的课需要「全心与全神」的学习。在课堂上,不只老师及助教要开同时开启许多颗教学的CPU,学员在学习上也必须要跟着同时开启多颗学习的CPU,才能全心参与及全神投入在课程之中。身为一位学员的基本态度就是认真学习,但有时难免因为种种因素,使得学员容易恍神及分心,但在此课程中,这样的机会不多,因此,三天的课程下来,脑力与体力耗费不少!

2.「变」

每次在杨老师的讲师培训课程中,都可以看到三种「变」。一为老师的「课程新与变」。这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教材的更新」,杨老师说他期许自己每次的课程,教材内容(PPT简报)都能至少都有20%的更新与改变。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有教学经验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都习于希望课程能够「定型」,以减少备课的时间,也能减少变更讲义或教材的麻烦。我自己上了杨老师的讲师训,也担任几次的助教,我发现老师其实改变的有时不只20%,老师的教学掌握住基本的课程核心架构与理念之后,会做故事及范例的更新,对我来说,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动。我想这也是大家会想要一再回训的一大理由。第二种是「临场的应变」,不管是公开班还是企业内训,在杨老师的讲师训课堂上,都可以看到老师的临场随机应变与反应能力,也因为这样的应变能力,让老师能随时依据学员的学习状况来调整课程,也因为这样的应变能力让老师能立即因应学员的提问与课堂发生的任何状况。老实说,这样的应变能力是多数老师(包括我)所欠缺的。

在课程中所看到的「变」,二为学员的「打破再重练」,愿意自我突破的精神。每次的讲师培训课程,总会看到一些学员在三天课程中不断地改变题目或教学方法与内容,只为了自我突破,只为了精进自己,只为了能学以致用。这种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努力自我突破的精神,每次都让我自我反省,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精神与决心。

另一个课程的「变」,是比较「内心戏」的部分,那就是学员在看到别人改变,以及感受到自己改变后,所带来的「改变的冲击」。这一点不容易直接看出来,但可以感受得到。学员从观察到同学的明显改变,到发现自我内心也正在改变,这样的历程是具有冲击性的。这样的冲击对学员来说,我认为是可以带来精进与突破的力量,让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以再进化与提升。

3.「心」

第一个「心」是杨老师不断地提醒大家要「回归初心」。这是我自己使用的词汇,杨老师在课堂中是透过各种故事及名言来引导我们,让学员一点一滴地回归自己为师或想要为师的初衷,让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想当老师,想当怎样的老师。

第二个「心」是「映照本心」。杨老师透过课程对学员的上课状况的观察,以及演练时的教学态度及表现,在点评时直指学员的心,因此,过去有学员笑称老师的点评是「照妖镜」。我自己认为老师在演练后的点评,是一面平实的「镜子」,如实地映照出每位学员的「本心」。这样的映照,相当真实且真诚。这样的真实与映照,对学员来说,若能有所体悟,是相当受用的,不过每个人的理解及接受度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省思与调适。

第三个课程中的「心」是彼此的「用心交流」。三天两夜的课程中,我渐渐有种感觉,这是个「走心」的班级。「走心」是个有趣的词,在百度百科中有两种相反的意涵,一个是「漫不经心」,另一个是「用心而真情流露」。我觉得这个班级彼此真是「走心不走心」(第一个走心是用心在交流,第二个走心是漫不经心)。看到学员们在组内彼此支持,晚上在交谊厅彼此讨论演练的内容,演练完的学员愿意在半夜留下来协助尚未演练的同学,那种「心流」,令人感动不已。

4.「满」

杨老师讲师训课程的第四个样貌,我用的代表字是「满」。最明显的是「满满的学习」,每一天课程几乎都上到超级晚,夸张的还有上到晚上11点的(还好场地能够配合)。学习时间的满不是重点,重点是对于学习内容的「满足感」。

另一个是「生活的饱满」。虽然是「三天两夜」的课程,但学员常笑称是「三天没有夜」,不是「不能」睡觉,而是「不想」睡觉,老师都希望大家早点睡,但有些人都是到了该吃早点的时间才睡,或甚至是没睡,为了什么,我想就是为了能展现出更好的自己。所以,这三天的生活,真的是「饱满的」,无法也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

因为没有跟过老师许多课,所以我不敢说在老师的课堂中看过各种的学员,但总也算是看过「形形色色」的学员。略微归结一下我的观察,我发现在演练时有令人惊艳表现的,往往都是带者越单纯的心,心里能装进清水的人(刚好这次的演练中有伙伴就用了这个倒水的道具操作来做比喻)。部分的学员是带着「满满的水杯」来上课(现在想起来,当初我来上讲师训时好像也是如此,心里没有清空)。其实,就人类的学习来说,全空的水杯对于学习效果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没有「旧经验」(旧知识)可以链接,就只是一味地接受新经验;反过来说,若水装得太满,没有融入「新经验」(新知识)的空间,那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学习前的「满」,我个人认为可以是「半满的水杯」,若有一点浊度与浓度也无妨,因为若是老师所倒进的是能让人思考的清水,那可以使得水变得清澈些,让学员的思考变得清明些。

5.「等」

在杨老师的课堂中,我自己观察到也学到最多的是「等」,这种等待学生与自我等待的功夫,是我以前所欠缺的。第一个等是「教师的等待」,也就是教师给予学生自我突破与改变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具备等待学员自我改变的修为。这样的等待,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陪伴。教师要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适性地」给予指导,不要求「齐头式」的成长与改变。

延续前一个等待,在讲师培训课程中,我开始学习「回应的等待」。虽然「不回应会有报应」,但身为助教的我,开始学习等待,不要在点评时立即出手,先让学员们彼此互评。其实,这门功夫我的火候还没到位,有时我还是会忍不住先出手,看来修为还没到家。对我来说,还有另一个我在课程中要学习的等待功课,就是对于课堂中所有的「发生」,先「等」,先「存而不论」,不要先入为主地就下判断,甚至是批判,这样的功夫很难,但值得下功夫学习。

最后一个等待,我想说的是学员端,是对学员累积自我底蕴的等待,这种「累积的等待」,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员知道自己的不足后,提供累积冰山下的背景知识之途径与方法,然后教师等待学员厚积自己的实力,学员也要自我等待,诚所谓「厚积而薄发」

学员的5种样态

对应上述的五种课程样貌,可以将此五个字加以排列组合出我所观察到的5种学员的学习样态,并就我个人的认知与体悟,试着为各类型的人提供一些叮咛,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全满等心变

这种样态的学员,学习的量与质均已完备(各种课程大致都已参加,或者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很充分),接下来就是自己教学心态的改变。

我对这类型人的叮咛:先暂缓学习与自我增能的脚步,多花点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教学心态,整理自己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与盼望。

2.全心等变满

对这种学员来说,经过课程的洗礼,他们在态度上已逐渐健全,但也发现自己「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开始着手累积底蕴,等待自己变满。

我对这类型人的叮咛:多广泛阅读,也就是当个「越读者」。尽量累积自己的背景知识(还记得老师在点评时,介绍了几本演练者提到的书,显示老师的阅读量与越读的质)。

3.变满等心全

学习后,一直希望能改变,所以一直求新求变,但「新未必就是变,变也未必就是新」,因为心态尚未整全,可能来自于「自信不足」,或者反而来自于「过度自信」。天来人才管理顾问公司执行长Rick在课程结束前做了相当好的诠释,套用他的诠释,若想要成为成功的老师,在经历一段「不像自己」的失败历程后,必须迈向「不像别人」的层次,也就是必须「找到自己」,这样才能成为「心全」的教师。

我对这类型人的叮咛:不是变就是好,要有能力的变,又能预测且掌握结果的变,更要「无害」的变(O洲制药的理念:先研究不伤身体再讲求效果),重要的是先建立良好的态度。

4.满心等全变

这样的学员,在学习之后,自我觉得内心是被充满的,也大致具备正确的态度,然后在心里期待自己「全然的改变」,而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然而,「全变」其实是不太容易的,或许也未必一定要全然的改变,正如杨士比亚曰:「有小变,才有大变」。

我对这类型人的叮咛:不要想一步就有很大的改变,循序渐进,可以试着先加入或改变一些教学手法,先试着每次调整部分的教材内容,改变的成果会在无意之间涌现出来。

5.等全心变满

这种样态的学员不多,但总还是有。这类型的学员,需要「全心」也需要「变满」,但因为「心未全」或「学未满」,或许是因为「未开窍」,或许是因为「未敞开心胸」,或许是因为「未准备好求教」,因此在学习后显得有点「心虚」,对于改变就裹足不前,因此他们会告诉自己我「不想变」,或我「可不变」。

我对这类型人的叮咛:「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除了努力充实自己,开放自己的心外,找到一群「好伙伴」,对这类型的学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好伙伴会让你们的心更全,好伙伴会给你们满满的改变力量。

其实这五个字的排列组合不只是这五种,这五种是我在课堂中所观察而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见,找到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也可能不在这5种类型之中。至于「全或不全」、「满或不满」、「等或不等」、「变或不变」,存乎一「心」!

下期的课程,若时间许可,我可以「回训」及「探班」的全新身份出现,或许又会有另一番的体验与感悟。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