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或许是为了逃避“成功”
“5”是一个看起来并不那么有吸引力的数字。不过,放在今日,它代表着我连续写作的第5天,其他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回到5天前,当我决定要重新拾起我的公众号写作的时候,是在我面试完一家比较心仪的公司的第二天,面试过程还算顺利,也被人事询问了可以入职的日期以及是否会有其他的面试安排,临结束她告诉我说会在国庆前给到通知,多少让自己感到了一丝丝欣慰吧。可能正是因为自己太过渴望,所以脑海中总是不断地回放着面试时的情景,以试图找到面试官可能对我有意向或者对我并不感冒的一些“事实”,同时会去知乎了解关于“一般人事让你等通知的潜台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总之那两天的自己并不觉得轻松,于是,我就想做些什么。
在进行公众号写作之前,我从不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语言造诣,也不觉得自己具有较强的写作功底。还记得第一个夸我写作的人应该是我高中时候的一位语文老师,是说我的一篇作文很有文学内涵,我现在已经不记得那篇文章具体写的是什么了,但我记得那篇作文出彩的地方应该是因为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论语》里的几则,不过对我而言我觉得整篇用一塌糊涂形容都不为过,还有点班门弄斧。总之我就是这样评价我的写作水平:幼稚。还有一次语文模考,不过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我清楚地记着语文老师在我答题卷上的评语:你的文学水平其实很高!注意总结和反思。看到这句话我是意外的,我感觉好像把我“捧”的很高,确实开始有那么一丝丝的为自己骄傲,但之后我更多的感觉是焦虑。
在又成长了几年之后的我回首这两段往事,我才仿佛有些明白我并不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我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能具备这些能力,并可能实现“成功”。因为,我害怕如果我做了我可能会做的很差劲,我害怕自己做出来的结果被别人评判。那你可能会想也许真的做的很棒呢?但那样,我可能就会陷入一种更深的焦虑之中——我该如何保持,万一下一次没有做好又该怎么办?所以,你会发现,我就是一个在不断进行自我挫败的人,而且往往一件事的失败就会让我产生我整个人都很失败的想法。
可以说之前这样的一个我是一个适应不良性的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怎么理解呢?完美主义者其实就是希望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加了“适应不良性”的前缀之后,可以说,在这种高期望值中,一个小小的失败或挫折就可能使我丧失我对自己能够实现这种期望的希望。而拖延,除了单纯意义上说是不断推迟我们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之外,还有就是,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就比如,我如果早一点开始或许能做得更好或者我的潜力其实是很出色的,如果我做的话也一定能做好,等等。所以,我可能会在很多时候这样想: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做好。就像“事后诸葛亮”。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这样一个我(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生成的。
1、对权威的服从意识(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的原生家庭可以说是一切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绝对听从家长的意见,不敢违背。因为稍有不慎你可能面临“逐出家门,单方面断绝关系”的危险。所以在这种言语威慑之下,我选择了绝对服从,不敢造次。也从此基本跟自己的独立决断无缘,会习惯性地害怕长辈建议,不懂拒绝,好不容易有“反抗”却是涕泪横流,毫无自尊可言。
2.自卑情结(依旧来自原生家庭)。很少受到来自家人的肯定,任何取得的好的成绩不会换来“聪明”、“做得好”之类的评价,即使有其他人夸赞,得到的可能是“脑子笨但知道死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并在长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中,自认为身份的“特殊性”,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因而使自己长期处于自我封闭中,并常常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否定。
3.妒忌心理。自身渴望被关注,获得优越感,并具有很强的占有欲,但又不会过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长期的心理压抑中无法排解。
综上,如果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就有可能步入一个又一个的心理怪圈当中,而我则正是在这些怪圈之中一步步地进行自我设限,又一步步地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因为渴望被关注,所以渴望变优秀,但又害怕被关注,所以害怕尝试……(恶性循环)。而对“成功”的逃避,可以说是由于处在某些心理怪圈中的你未着重培养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造成的。每个人在自我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是在不断习得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由于某些外界的刺激导致这两种能力的增强或削弱,那么自我独立人格的形成就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便可能导致你会在想要完成的事情上一次次地对自己进行挫败。
可想而知,在矛盾冲突的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解决掉主要矛盾,那么矛盾的冲突将会接连不断,直至耗空自己。
所以,当你这样试图分析自己的时候,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了。但这仅仅是原因,也只是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解决拖延,要避免自己不逃避“成功”,就必须去一步步突破。所以我会逼迫自己每天去阅读、去思考,来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不过总会有才思枯竭想要撂挑子不干的时候,就比如我今天很想暂停一下,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今天松懈了一定会陷入自责当中,所以为了不给拖延机会,我必须写。而针对面试结果的话,既然让我很心动,那与其焦急等待,不如主动询问,哪怕可能是面试不通过的结果,但是至少你突破了自己的一道防线,去坦然面对,而不是在逃避中为自己寻找更多的理由来“伪装”自己其实具有很优秀的能力,而说是他们没给自己机会罢了。
(关于拖延产生的心理根源还有其他哦~有兴趣可查阅~《拖延心理学》 【美】简·博克 莱诺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