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与“红学"简述
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与“红学"简述
首先是曹雪芹与贾宝玉的女性观。
曹雪芹:"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钗。"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书的前面以作者身份说过的,其实这句话有三个意思:
一个意思肯定女性的才情、二是两性比较,至少从他所见的女孩子比他才情我能力要强、第三隐含一层,还有上下文带有一种忏悔的心理。当初这么多优秀的女孩子生活在一起,她们都遭遇到不幸的命运,我如果不把她们的事迹给写出来,于心无愧。这里面稍微多说一句,清代的文学思潮、从清初到乾隆或者再往后一奌,这种忏悔的心理在很多大的文人和作品里有相当的表现。
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与“红学"简述贾宝玉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水″ “泥”论
“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尊容无比的呢!另外他下面还说了:女孩子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此说法跟曹雪芹本人说法不一致,但都有一个高扬女性的倾向。他说:女孩千万不要嫁人,嫁了就沾染了臭男人的气味,也变得面目可憎了.就像作者书中所写道:这个贾府里,所有婆子们没有一个不是写得面目可憎。
其二难解的林、薛优劣情结.
读红楼梦就是对于贾宝玉身上所发生的三角恋,你得有一个评判。而三角恋的评判又涉及到如何看待薛和林这两个形象.这在《红楼梦》的批评史或接受史上也是一段佳话。据记载有一对好友,只要在一起提红楼梦便会吵起来。为啥?一个喜欢薛宝钗、一个喜欢林黛玉。二人商量在一起可谈别的话题,但不可谈《红楼梦》、因此可以说:对薛和林的评判一是由来已久、第二是分岐之大、第三这个问题好像是难有结论.为什么会这么复杂?比如说:我们读《三国演义》比如关云长和曹操就很容易区分、但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什么就不容易呢?不容易有最后的一个看法。
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与“红学"简述我们先看拥林的人都有什么观念:
满清时期的文人左祖:季新说:黛玉之于宝玉,纯以爱情相感、不失男女爱情之正……(钗)直以宝玉为一禽,而张罗以捕之……行为心术,真真与相隔天渊。一个是感情,一个是利益。
吴宓:作者不特为黛玉伤,亦借黛玉以写人在社会中成败之实况也。黛玉在直道而行,不屈不枉、终归失败。……又天逆报施、常无公道、……宝玉之出家成佛,即寓此等境界也……盖理想与世事常相径庭。
但是社会里这种人是要失败的,而且老天也是不公道的。对于这种人,天的命运是苛刻的。贾宝玉之所以最后悬崖撒手,就是看透了这一层。对于人生对于世道大失望.林黛玉之所有同情,是因为她想到了一个更大更深的问题.这在拥林一派大致如此.
那么我们看俞平伯在《红楼梦论辩》里,他是主张钗黛合一.可是,在作品里曹雪芹又是这样写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而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生.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另在宝玉描述上: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先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铯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贳绫模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奌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一个是写她的相貌,贾宝玉一看惊艳,为什么写她这个服饰呢?落到半新不旧,实际上写她的品格,家里很有钱.但是呢不事奢华.很有修养.很有内在的一个人.所以这些笔墨无论如何不是负面的.曹雪芹这么写.难怪也有了拥薛一派.网文说:至于说到曹雪芹很爱用反语.每遇到黛玉就往往是似贬实褒,每遇到宝钗就往往是似褒实贬.有拥林一派认为.曹雪芹写薛林总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不可当真。这恐怕也纯属易氏在内的很多拥林派论者的主观臆想.
小说的正文,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之者多回且看,这种专用反语的说法,就不免破绽百出……黛玉因为阴暗心理.总对宝钗疑神疑鬼.结果事实最后证明全是她自己错了.拥林派读者愣是不肯承认书中宝钗的优点和黛玉的缺点.还反来疑神疑鬼地怀疑作者是在以褒为贬、以贬为褒,这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待解的疑癖呢?
材料来源: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