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长散文

直面情绪

2022-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兰纳

原来我从来没有像这样,完整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不表达,别人又怎么会了解我心里真正的想法呢?(by兰纳)

劝阻“外放”

家人又外放视频。

我不止一次提醒过,但苦口婆心和蓝牙耳机都毫无作用,家里仍然天天充斥着小视频的声音,和电视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忍受。

每次听到手机外放声我就很烦躁,这种烦躁慢慢累积,到最后会生出类似愤怒的情绪,到达忍无可忍的地步。

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我经常处于“怂且愤怒着”的状态——遇到一点小事就上火烦躁。矛盾的是,明明听到外放声很烦,脸上大写着“不爽”,但表面仍然勉强维持风度,强忍着不爆发。

但转念一想,我朗读外语时声音也很大,但自己觉得再正常不过。对于外放者来说,眼睛看着视频,听着外放声音,就像在放小电视,又有什么不同呢?

看来,噪音的界定因人而异。

直面情绪,表达诉求

前两天家人跟我抱怨新来的家政阿姨,说阿姨“锅没洗干净”、“擦完东西没有归位”……既然到了抱怨的地步,想必“怨气”积累已久,没有及时疏泄。

我建议,有什么不满就当面指出来,以后让阿姨注意就好,况且阿姨才刚来半个月,不熟悉也很正常。

受到启发,昨天我也正面说,以后周末不要外放声音,听了以后让人心烦。家人表示谅解,一整天都没有外放。

有个成语叫“积怨已久”——“怨气”也好,或“恩怨”也罢,一直不疏泄,对别人不会有好脸色,对自己的身体也会造成伤害。

那就心平气和地表达出不满,双方共同解决问题,岂不皆大欢喜?

无解的事

有的事有解,有的则无解。

比如,别人的家事。

我始终认为, A 口中关于 A 家的所有事情都不可能是事实的全部,只是 A 情绪化的片面之词。甚至,对方只是想找些听众,吐吐苦水罢了,不用当真。

但身边很多人经常“老娘舅”上身,下了班就津津乐道同事 ABCDEFG 口中的“家事”,哪怕没人接话,还是能说得唾沫横飞,甚至义愤填膺。

每次听到家人口中的家长里短,脑中就像煮开水时产生的气泡,“愤怒”泡泡不断往上冒,最后升腾至水面……裂开。

我裂开了。

有时特别想大吼一—不要把别人ロ中的负能量带回家里!但总觉得吼出来就是不顾别人感受,是情商低的表现,甚至会伤害别人………殊不知,“怂且愤怒着”最后伤害的,往往是我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除了粗暴地吼回去,只能任由自己像开水水面的气泡那样裂开吗?

不。

既然看过《非暴力沟通》,再用“暴力沟通”来害别人、伤害自已就没必要了。翻了翻“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事实、感受、需要、请求。

套用这四要素,下次家人再说起同事的家事,我可以说,“你对身边的同事都挺关心的,听了以后也觉得你的同事很委屈。不过,就算在我们家里讨论他们的家事也解决不了他们家的实际问题。如果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当面跟同事建议看看,说不定采纳你的建议后能改善他们家庭之间的矛盾呢?以后,我希望尽量少在家里说别人的家事。”

或者,干脆把“四要素”法则告诉家人,让更多人学会“非暴力沟通”,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不定能减少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问题。

写下了这段话我才发现,原来,在家我从来没有这样完整地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不表达,家人怎么可能了解我心里真正的想法呢?


《灵枢•天年》篇中,有一段关于年龄的描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悲忧,血气懈惰,故好卧。

60岁左右,人顺应自然地开始衰弱,衰老后心气不足,心气不足才容易“苦悲忧”,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脾气、性情变得难以相处。

我们作为年轻一辈,得多体谅长辈,尽我所能做到家庭关系和谐,让家庭氛围轻松一些。而不能再以“年轻气盛”为由,动不动就大发牌气,给家人更大的焦虑感和压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