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个坎?
震惊
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标题,指的正是当前沸沸扬扬的华为清理老员工的传闻。这个最早从知乎传出的消息,说:
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主要针对程序员,并将其解释为“在业绩看空的时候裁员,断臂求生”。
我们是经历者
中国互联网与软件行业的发展,我是见者证,这十多年的事情,除非是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大部分的新闻和传奇故事,我都熟悉得很。美国的.Net泡沫最高潮的时候,我成为了中国的互联用户,伴随的是那个8位的QQ号码。当然丁磊与马云他们刚好是比我早一代的互联网弄潮儿,多年以后,我也只是一个有点脾气的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人微言轻,但不代表我在这个大潮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从业年龄=工作能力
从我踏入大学校门开始,我便期望我可以做一名工程师,当然能奋斗出一番事业更好。在我脑子里,工程师都是那些上了年纪,带着眼镜,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人,阅历和经验让他们身经百战,年龄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在大屏幕看到的那些IBM、Oracle、Microsoft的资深员工不都是这样的吗?
步子迈的很大
.Net泡沫的破灭,让世界对互联网的期待从山顶跌落谷底,而大洋彼岸的我们风景独好,正如火如荼的进入了信息产业的新时代,没有那前10年8年的积累与欧美同行的共同努力,我们是不可能看到当前这个繁荣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的中国互联网。随便一个城市都敢冠名开个“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会可以没有一个欧美的行业巨头的代表。
我们的求学阶段赶上了高校扩招,也赶上了计算机学科泡沫。作为正儿八经中国第一批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学生,我对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有深刻的认识,自从计算机科学能作为一个学科,在欧美是60年代的事情,而软件工程作为一个专业是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创的,如果不了解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有多牛逼,没关系,“CMM”就是从这里发源,指导并影响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而这都得益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成功的邀请到了三位图灵奖获得者来开创这份事业。
大师曾是小辈
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届的诺贝尔奖,为了表彰对计算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有着重大推动作用的大师。很可惜,这些大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学历,所以像Dephi、turbo C、.net framework的首席架构师Anders即便他有了这样的贡献,却因为学历不够而没法被授予这个奖项。
早期的计算机很原始,而设计与建造计算机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很多人学成归国,当然是从欧洲的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或者从美国回欧洲,便主持设计并建造了本国的计算机,从而成为了业界大师,他们实至名归,因为他们真的解决了那个时候计算机的世界性难题,而那些我们当前觉得完全不起眼的设计和理念,便是这些大师的传世之作。
实用主义
我想说的是,欧美的计算机发展很扎实,很全面,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研发银河与曙光的超级计算机,时间太晚,然后恰逢计算机普及的浪潮,于是盗版的windows铺天盖地的出现在神州大地,于是实用主义战胜了所有的其他主义,中关村与奸商得以崛起。
这个时候,作为一名软件工程的学生,在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做不出什么东西的,基本上就是稍微懂一点计算机理论的白纸。不过我感谢当年的吴涛老师让我进入了linux的世界,虽然我最后并没有太深的造诣,但是领路人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宽广的格局,以至于我到现在有足够的自信应对我专业上的东西,不论是做Asp.net的集成项目,还是在中兴搞移动开发,不论是unix的电信计费,还是当前的python项目。
这十年,大家成长的很快,才有了当前的互联网盛世。然而,除了互联网以外的其他东西,我们似乎都没有太大的进步,比如:
- 我们依然没法写出一个世界公认好用的计算机语言,python是荷兰人的,而ruby是日本人的;
- 我们依然没法作出一个独立的有技术自信的操作系统,当unix最流行的时候,是一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写出的最早的linux内核,然后影响了全世界;
- 我们依然没有一个像样的IDE,要不是IBM走投无路把eclipse开源,我们连瓢都画不出来;
- 我们没有能生产高性能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流水线,没错天河二号用的还是INtel的至强处理器,
- 我们还不能设计高性能的便携设备处理器,如果MTK不算作我们民族产业的话。
“农民工”
我们的互联网的伟大,不缺乏技术的自信,但是更多是通过财大气粗的方式堆砌起来的。然后IT业的龙头华为,出台了研发人员40岁大限,非研发34岁大限是迫不得已的。
正如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变少,而在信息产业上的“人口红利”也子变少,大部分人对于这些IT企业而言和农名工对于三来一补的污染型制造加工业是一样的。因为基础本来就不扎实,呃不对,基本上没有基础。
我上大学这么些年,让我由衷的感到佩服的是现在微软的Visual Studio的IDE研发的资深工程师,微软圈很有知名度的vzch(陈梓翰)。我们当年还对计算机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已经在做自己的编译器了,不管做的怎么样,这才是真正的做计算机事业的人。然而,人家已然在西雅图。
云计算的路子其实和天河二号的路子,是一样的,都是土豪炫富的伎俩。我们依然在被国外的技术牵着走,流行的云计算架构无一不是来自于欧美,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事情,我更不愿意预测这个未来。
创造价值与否?
如果真的热爱计算机,一定会做计算机的主人,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去努力,无论到多少岁,如果你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是一定不会被人辞退的!
微软的VP到老都有在写程序的,人家写的程序可以自信到洋洋洒洒写完后,一次编译通过的。虽然西方国家一直不太认同我们的市场经济,但是华为的做法就完全是市场经济的玩法,每年能消化大量计算机高端毕业生的公司,都开始不得不壮士断腕,减少那些无法为企业创造足够价值的人,或许更多的从业者真的要考虑自己的未来。
差天共地
虽然那些从北大青鸟或者其他培训机构出来的计算机速成从业人员,能够在短时间获得与我多倍的工资,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长久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质上还是“农民工”。
当我看到
- 越来越来的师弟师妹正义无反顾的走捷径试图走类北大青鸟路线的时候,
- 众多的科研人员正在聚集在所谓深度学习这种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技术的交叉领域的时候,
-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并没有自主化、生产工艺还无法跟上的时候,
- 个大厂商联合一起组团骗人、坑蒙拐骗的时候
我脑子涌现出来的那个木头搭建起来的空中楼阁,怎么能同人家钢筋混泥土的摩天大楼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