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欢喜 我的欢喜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28人  江湖皆是好去处
图片来自网络

某期的《圆桌派》中,嘉宾是马薇薇。窦文涛问她,“作为《奇葩说》的冠军级人物,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他的言下之意,我的解读是一个人对于各种辩题都应对自如,有的是自由意志,有的是因为立场发声,那么私底下还能分得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价值观是什么。

马薇薇毫不避讳地谈及自己第一次的婚姻。

坦言自己私底下其实是很宅,话不多的人,并不是像别人看到的辩论场上的那个善于唇枪舌战的自己。

当与另一半在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表达上出现分歧的时候,婚姻对于彼此都是折磨,必然会走向终点。

人的多面性,不只是给人的印象会有很多种,同时也可以指人前和人后的不同。

就像我自己,私底下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两三天都不和别人聊天,都不觉得寂寞难捱。当一旦切换到工作场景时,又可以滔滔不绝。

周末两天晚上都忙于朗诵节目的彩排。

朗诵的篇章是属于气势恢宏的类型,因为需要朗诵者展现出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洪亮的声音,才能与场景相符。

这对于平日里轻声细语的女生来说,较为有难度。

第一次排练结束后,我的表现几乎完全符合标准,不需要另外单独练习。

可是,私底下我又是个别人看起来极为害羞的人,出门吃饭、买东西,跟人说话都不会大声。

这都是我,无论是害羞腼腆还是表现外向,都只是表象。

所反映的实质是,对待任何事情都尽量不掺如杂念,按照当下的场景所需要来展现自我。不勉强,不做作,完全由内而发,始终专注如一。

多年来,由于我不喜也不善于交际,又从不出风头,所以别的人大都是通过与我有关的事情了解到我。

比如为其他部门同事制作的文案、课件,或是内部网站署有我的名字的文章。

他们对于我的认知,停留在我的名字和我所传达的内容上。

所以,很多人会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身边与我共事的人,也会时不时地跟我提起,今天碰到某某人打听我。

可是,如果说,入职的最初几年里还曾想过,要好好表现,要有优秀的表现,要众所周知,要不断实现职业生涯的提升。

那么,如今的我,几乎已经完全放弃类似的念头。

这样说的原因,并非是不要变优秀要自甘堕落,而是已然将目光从外界从他人身上收回,默默将精力和时间用于使得自己养成各种有益于自身的习惯。

比如多读书,因为读书能解决80%的迷茫。

比如多运动,当在某些工作和生活的场合,同龄人同时出现的时候,腰间没有堆满赘肉一定会比实际年龄年轻至少5岁。

同时,精气神也会清爽不油腻。

再比如完成并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谓厚积薄发就在于能够将每一件小事推入到足够的深度。

如今,随着在行业内的时间不断推进,深刻地体会到外部的大环境远非自己可控制和改变。

另外再就是所谓实现职业生涯的提升,也并非遵循“越优秀越必然”的规则。

其中的复杂和深度也是非我这样不善交际的人所能涉猎其中的。

所以,我对于需要靠外界实现某些目标不寄予任何希望,同时对于外界所给予我的好评或是机会之类东西,我也不置可否。

得之我幸,没有也不失望。

我只愿意不断地打磨自己。

我认同刘同曾说过的那句话,“人脉越来越没用,忽悠也越来越没用,唯一有用的是你能创造出更好的内容”。

我更偏向于那“创造出更好的内容”。

当我知道就算没有物质和金钱的奖励,我也愿意将它们创造出来的时候,我知道那就是我值得投入产出的地方。

之所以写下关于自我剖析的文字,是因为感动于一个千里之外的素未谋面的同事。

初次相识,她向我表达自己的感受,关于我的文字。

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将这些在我看来有些碎碎念倾向并且有时杂乱无章的文字,装订成册,以便随时翻阅。

如果不是这次的交谈,我还不曾知道有人默默地关注并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欢喜。

所以,我应该回顾分析总结自我,从中必然有可取之处。

好让自己不要辜负来自陌生人发自真心的欢喜,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这也是我的欢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