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湖底的人,没法上岸生活
我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去鼓励一个人了,包括我自己。
或是鼓励本身一直都不是我擅长的事,导致别人一直认为我是一悲观主义者。
可是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像影视作品里的主角,跌入人生谷底后是怎样咸鱼翻身的?靠努力、靠坚韧、靠隐忍,最终实现咸鱼翻身,成为主角,在舞台上绽放自己。
人们只需要告诉你一个道理:只要努力,你也会成为主角。
可我不知道你还需不需要这样鼓励?
人生要走的道路有千万条,有坦途大道也有险峻小路,对于走上坦途大道的人来说,那是幸运的,应该珍惜,我们应当多些鼓励。对于那些选择走险峻小路的人来说,即使多些打击、泼些冷水也无关紧要。
因为一直身处险境的人来说,跨出每一步的同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多么冷的水都无法浇灭不熄的热情和掩盖不住的光芒。
否则,那些不缺实际的鼓励,对他们来说,最终只能把你归入远房亲戚或是酒肉朋友。
做为一个创作者,为自我创造的人,选择这样的路途等于把自己推入险境之中。
成为一个潜入湖底的人,慢慢长出鳃,适应湖底的生存法则,因为他们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能让自己感觉到踏实。但这个过程还要看天赋、机遇、赏识、以及不可抗拒的外力。
所以只能一点一点地深挖土坑,建立防线,注入清水,种植物种,营造给以自己内心舒适的环境。
诚然,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痛苦而未知的,你担忧哪一天所构建的一切会瞬间崩塌,消失殆尽。
人的一生,曲曲折折,这必定不可多言,二十多岁的年纪,放置到一生的尺度里头,似乎才是刚开始。
但是,眼看身边的同路人,一直在缓慢加速前行,获得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和稳定的生活,再看看眼前的自己呢?
那种不甘、焦虑、愤怒、自卑、无奈、彷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难免不恐慌。
一边有人告诉你,你不必非得要走得这么着急,然后告诉你某某人从三十岁、四十岁才开始自己的人生;另一边在给你灌输同龄人已经远远把你甩在身后了,你的人生就是无望的,失败的。
或许,你在叨叨转转几圈之后,又发现重新回到原点,一无所获,那时候才会去思考,你从事的行业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一生的事。你会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构建一个湖,也不一定换取一个安定笃定的晚年。
这就害怕了吗?但没走到尽头,这一切论断都言之过早。
你不得不忍受孤独寂寞的长夜,面对你就是不行的现实,熬过一个个槛,爬上山峰又跌到谷底,再跌到更深谷底,再从谷底中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也只能这样,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学会用诗人铿锵有力诗句鼓励自己前行,这一程走得并不容易,孤独寂寞的长夜伴随,自我否定的怀疑,不断绝望的心情,这些暂时无法抛开。
一步一步地走,一阵一阵的迷茫,人不知道自己要想的东西在哪,人才因此而痛苦。坏事也有尽头,相信会触底反弹,抱有美好,获得力量继续的勇气。
乌云走开前,努力自救,拼命挣扎,接受离去,就算大器晚成也好比一事无成。
向往高山的天池,也向往平地上的湖泊,选择一处,好好呆着,并不是坏事。
花费好大力气才能获得的宁静,理应当好好守住,看到外界的精彩何尝不是一种虚幻?呆在湖底的宁静何尝不是他人向往的追求。
我理解那些所谓“动荡不安”的外界环境,也理解自己刚开始就是一个“三棱锥”,不断切掉边角,变成多面的菱球,不断磨平棱角,最终圆得像个球。
曾经固守的那些傲慢、偏执,并不完全消失,只是更像是一个像球一样的外壳把它包裹起来,这样看起来更像个“成熟”的人,清楚自己尊重哪些规则、哪些秩序、承担哪些责任。
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自我”就可以无所谓地“放纵”。
如果是这样,那呆在湖底,换来的是更大的痛苦和分裂,根本无需外界的干扰、挤压,自己就会原地爆炸。
我试着这样去理解呆在湖底的人,本质上是一种傲慢,与生活对抗的傲慢,只不过幸运的是,有了退后一步的全安栖息地。
平凡的生活和按部就班,那才是对这种傲慢的抗拒。
作家应该写作,导演应该拍电影,歌手应该创作音乐,但所有人,有个共同点,都要有生活,接受生活中所有的烦恼,让这些烦恼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并不是呆在湖底之后,就能远离一切烦恼,那是不可能的,如同你不能离开生活一样,只是更加有经验应对种种烦恼。
作家写不出文字,逃避不是好的办法,歌手不能创作音乐,磕药寻求灵感也会有枯竭的一天。
害怕面对真实,逃避更是无济于事,问题不停地堆积,如同一根钢梁顶住一座房子,这样的房子对你来说是安全的吗?
想必不是。
呆在湖底的人,是幸运的,学会了如何对生活严阵以待,何必上岸呢?
到你来说
聊聊你鼓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