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1)一个一年级家长的反思
我理想中的孩子应该是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学习成绩良好、情商发展较好。朝着这个固有认知去培养孩子,有些经营和教训记录下来,供培养老二的时候用,也供有同感的家长们参考,以免走相同的弯路。
2岁前,基本以自然成长为主,能够辅导并影响孩子的是两岁以后的亲子关系和学习重点。2岁的时候报课外班我只报体能、音乐和创意三门,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知道分享和交换,知道排队和秩序,在与小朋友们玩的过程中提高情商。这一点,在老大的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她的五岁以前的情商很高,也有可能是天赋。但后期的引导和培养也跟关键,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全身心照顾爱护她有耐心的父母。
3岁到6岁,幼儿园期间,我错误地认为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学习压力应该不像我们小时候在外地那么紧张,所以想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另外,想通过参加各种课外兴趣辅导班,想发现她的兴趣点和天赋。这时忽视了她的基础知识学习,比如拼音、英文字母和日常基本对话、数学20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直到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才听老师建议去上课半年学前班,但效果明显没有上一年学前班的同学基础扎实。这时,需要说一点,决定孩子上不上学前班要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决定,判断的标准是能否认识汉语拼音、100个常用字、英语字母大小写、数学20以内加减法。这些知识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内容,也是一年级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如果学前掌握不好,一年级一学期就没有精力扩展学习,比如阅读量的提高。如果掌握得好,就鼓励她一年级的时候扩展学习。但也不能太超前学习,让她感觉自己都已经完全会了,不用再学了,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最后悔的就是在幼儿园期间没有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需要很努力地跟上老师学习的节奏。
一年级的时候,应该尽早确认孩子是否基础扎实,如果不扎实,就必须上心了,因为基础不扎实会导致孩子学习上会吃力,也会给自己一个学习上的名次定位,这是自信心的问题。我小时候感觉第一个背会课文,第一个交作业,考试分最高都是很正常的事,上初中考班里第6名就感觉很伤心。
关于兴趣班的选择,当发现孩子在哪方面没有兴趣时就果断停止,如果是因为交了钱就一定要上完,那也是在浪费了钱后,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发现她的兴趣点,就一定要坚持。我的孩子现在一年级,虽然在很努力地学习一年里的规定课程,成绩只是中等,但我还是想让她把绘画和舞蹈坚持下去。我虽然在为她学习上不能达到理想成绩的事揪心,但同时,看到她做操时体现出来的舞蹈素养和绘画时专注的表情,感觉还是很开心的。
关于是否选择托管班,以辅导孩子完成课后作业为标准判断,课后辅导人员选择的优先次序是:父母——质量好的托管班——爷爷奶奶——质量差的托管班。我的孩子在一年级一学期急需辅导,经过三个月的实践才发现最好是由托管班负责任的老师辅导,很幸运,我遇到的老师不错。
我不能时光倒流再有权利做第二次选择,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请教老师们专业的指导,然后赶紧弥补。孩子的成长,主体还是孩子自己,我的责任就是尽心帮助好孩子成长,不能错过最佳弥补时机而心生遗憾。
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现在的教育更需要的是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公共教育能提供基础教育,这是国民基础保障包包含内容,但仅满足并停留在这个基础上,可能孩子成长的结果就是成为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教育服务需要社会教育力量补充,如果想让孩子以后更有竞争力,以参加辅导班的方式补弱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