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征文】自由之说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公元399年,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度这架机器,处死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拒绝了他的仰慕者和学生给他安排的逃亡的机会。为了他所热爱的雅典城邦,为了他心中最神圣的信仰不被亵渎,他选择饮下鸠毒安然死去。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人当自知而无知。这是苏格拉底的思考,也应当是我们的思考。苏格拉底说:“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不能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思想上的解放来自于对真知的追求,对不真不善的批判,对伪真伪善的唾弃和远离。
死亡有什么可怕?死亡不过是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只有摆脱了肉体的束缚,灵魂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苏格拉底甘为牛氓,用他的思想、言辞、生活和死亡警醒着人们,挽救着社会道德的沉沦。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是人格独立,是以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为己任,是舍小我全大我的一种奉献。
自鸿蒙初辟,自由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迈进。从史前人类到新石器时代,从原始部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在追求文明与自由的道路上不懈地努力着,勇往直前。科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还是为追求真理,使人类脱离宗教神学蒙昧而惨遭迫害的伽利略……这是人类的奋斗史,也是人类为追求自由、认识宇宙的抗争史。
纵观人类的历史,人们为争取自由、平等、民主、法制而努力奋斗。自由却如空中纸鸢,看似在手,实则遥遥相望。若是有点儿外力干扰,它不是断了线飞走,就是一个跟头栽下来。
176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于费城批准通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自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生活不必时时有恐惧。自由是有想法可以说出来,可以实现真我的自我表达。自由是人们不必受困于匮乏的思想的束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自由是人人都可以保持内心的信仰与个体的独立,不受干扰。
今天,人们获得自由了吗?
当人类的宇宙飞船可以飞出太阳系,当人类的深海潜水器可以深潜入海11000米,当人类社会大踏步地迈进工业自动化4.0。当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沧海变桑田。别忘了,地球上还有一部分人饱受战乱、贫穷、饥饿、愚昧的折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自由,对他们来说,就是空中楼阁一般可望而不可及。
而我们这些看似幸运的人,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吗?
社会犹如一个巨型的金字塔,财富、权势、地位、名望、学识决定了每个人在塔中的位置。就学、就业、生存的压力仿佛一张张无形的网紧紧捆着每个人的身心。
在这个塔中,人人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人人为改变提高自己的位置负重前行。没有人心甘情愿成为塔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渴望向上、再向上一点。而越往上,上升的通道越狭窄。越往上,竞争越激烈残酷。越往上,便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人们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一席之地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的时候,又如何,获得这真正的自由。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表达了绝对自由的一种人生观。只有忘却物我、达到无己、无初、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才是真正的自由。
人生来是自由的,人生来又是不自由的。我们有追求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权利和欲望,却又不得不困于对欲望无穷尽的求索奔波之路上。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谈何容易?而在这其中,首先,生死就越不过去。
庄子在其妻子死后,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对于死亡,庄子是超脱的、淡然的。他认为,生死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一个人依自然之本性而生活,视生死如日夜交替般正常,就不会悦生恶死。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饿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从哲学的角度看,死不过是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如影相随,相互依存,彼此抵消。一个生命的消失,就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有生灭之相,但灭而不灭,不过是通天下一气耳。一个人如果摆脱不了对死亡的畏惧,视生死为洪水猛兽,那么他也无法超脱世事,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对于自由,人们又有各自的理解。
有的人认为,获得自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一个不能从生活中获得幸福感的人,一个活得千疮百孔的人,一个心灵虚空、灵魂缥缈虚无、无所依凭的人,他又能如何感知自由的快乐呢?
还有的人认为,获得自由的主要因素在于要有一个好心态。人的不自由在于想法太多。当现实和理想、自己和他人的落差过大,就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不知从自身找原因。这样又怎么能够平复满怀的怨愤,用正常理性的视角对待这一切而获得身心的自由呢?
生而为人,是一件幸事。而成为怎样的人,是每个人的选择。自由是把双刃剑,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品质优秀的人那里,自由是锦上添花,烈火烹油。在品质恶劣的人那里,自由就是拙劣的借口,上演着人性恶劣之种种。而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辨别能力,无论是出于哪一种需求,都应当恪守做人的本份和原则,放眼天地,浮游宇宙之间,无我、无物、无他。
我想,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终点回望,他不会因心灵的无所归依而彷徨,坦然且无畏。那么,这个时候,他应该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