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观后感——我们都是“无脸男”
无脸男是我们的内心映射。
在众多动画片中,我最钟情于宫崎骏爷爷创作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千与千寻》的动画电影,最深得我心。
昨天也重温了这部电影,发现里面每个剧情细节,每个人物塑造都有其深意。
小时候最喜欢的人物,有可爱的煤炭屎鬼,有面冷心热的锅炉爷爷,有帅气冷静的白龙,当然还有勇敢善良的主角小千等等。
但重温一次后,我发现里面“无面男”这个角色才是我最喜爱的。
因为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现实生活中普通的你我。
成年人都带着微笑面具生活
将所有真实的喜怒哀乐都封印在面具之下。
无脸男在这个电影里面从头到尾都是带着面具的,无论是初遇小千时,还是在汤屋里大搞破坏时,还是到后来被打回原型时,它都是带着同一个表情面具,没有人知道面具下无脸男的真面目,正因为从不以真面目示人,所以被称为”无脸“。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带着面具生活的我们。
我们都渴望自由,但渐渐地我们都把表达自己情绪感受的自由给弄丢了。
以前我们饿了,累了,不开心就哭;得到小小的糖果,大人们的一句赞美,小伙伴们的陪伴就能让我们开怀大笑;喜悦、愤怒、委屈、伤心等情绪曾经不加修饰地呈现在我们的脸上。
在成人的世界里,弱者不值得怀缅的,情绪是不必要的。
既然现实告诫我们脸上不能表现出情绪,于是我们便打开衣柜,带上悬挂着的微笑面具,以便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应付各种人情往来。
我们身负着许多身份,在家是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孩子要微笑以表达尊敬与爱意;在办公室是员工,对着老板客户要微笑以示迎合奉承;在家办公室外,对着陌生人要微笑以示质素教养。
所有人都问我们过得好不好,却没有人问我们过得开不开心,面具带久了便也摘不下来。
慢慢地,我们都失去了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甚至有时连笑都不知道这是真正的开心,还是条件反射。
我们发出的都是无声呐喊
无脸男这个角色本身是缺乏与人对话能力,仅能发出简单的呻吟声,只有在汤屋里吞下一只青蛙员工才能借助其声线发声,在重遇小千的那刻,它才发出“我很寂寞”的呐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因为我们“懂事”,
所以我们小时候不挑心中先要的,但比较贵的玩具,总挑较便宜但不是心中所想的;
所以我们长大后通常会委屈自己成全别人,挣得一个”好人“的称号。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过得不好的人,往往都是“懂事”的人,要有勇敢说“不”的勇气。
世人皆寂寞
热闹是他们的,而我只拥有孤独。
无脸男因为不能与人对话,所以得不到别人的注意,只能孤独地站在汤屋外注视屋內的繁华。
就像我们都曾拥有过寂寞的时刻。
单身的你,在情人节那晚,自己一人到餐厅用餐......
下班回家的你,在灯火通明的居民楼里,看到只有自己的那间屋是漆黑一片的......
独居的你,在节日时窝在寂静无声的屋内,听着外面人声喧闹烟花四起的声音......
独自旅行的你,看见美丽的风景想拍照留念,却找不到帮你拿相机拍照的人......
因为寂寞,所以容易被感动。
无脸男对小千产生兴趣,只是小千对它说了句,“下这么大的雨,你不怕被淋湿吗?我把门开着吧。”
那个晚上下着大雨,没有人知道无脸男在屋外站了多久,更加没有人留意到它,更何况是一句问候呢,于是小千的那句话,对它来说无疑是一个感动,轻易便勾起它那想要有人陪伴的渴望,将它引入屋内。
现实中,无数男女由于自身或者家庭原因,导致自身情感无法宣泄,因此极其渴望爱,于是便沉沦在爱海中苦苦挣扎,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一样,陷入了越寂寞越渴望爱,却越得不到爱,越孤独的循环中。
最后,只能感叹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因为寂寞,所以容易被诱惑。
无脸男有隐身的能力,所以在汤屋内只有小千能注意到它,但它在汤屋逗留越久,被里面对于金钱和世俗观的影响越大。知道里面的人都喜欢金子,它便动了歪注意把泥巴变成了金子,从此变成了汤屋的座上宾。默默无闻的无脸男,一下子被所有人追捧,这种落差让它冲昏了头脑,将它拖入欲望的漩涡之中,并将一切吞噬。
我们刚踏出校门一无所有,看到别人的光鲜外表,精致的生活无一不表示羡慕,但有的人有着超凡理智克制着内心的欲望,并努力为目标而奋斗,但有的人却定力不足,被欲望吞噬,掉入欲望的深渊之中。
以上种种,皆由”寂寞“二字而引起。
其实,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是人生必修的课题,只有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抵御寂寞。
人生乐事之一是有事可做
人生三大乐事: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未来可期。
到最后,钱婆婆跟无脸男说,要留下来陪她,无脸男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可以看出那时,无脸男是真的感到高兴。
孤独了这么久,终于有事可做,有人作伴了。
有人作伴,固然是幸事,但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最重要的是做人要有目标,人生才能感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