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道德经》说: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意思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真正成长。不经历,走了捷径,即使短期来看也拿到了那个结果,但是,人生还在继续,那个结果不是自己走出来的是不会长久的。
因为这个世界,变化的东西太多,你的资源、你的财富、你的地位都可能失去,而一路走来的感悟、经历、做事的心理以及处理事情的思维逻辑是不会失去的。
《天道》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想发财,本来一个行业是他熟练、擅长的,但是他说看不到希望,要改行,找了一个长者,那个长者说可以给他资源,让他学习,帮他快速达到结果。
正如很多人一样,有资源是一件好事。
嗯,从拿到结果的角度讲,是节省了自己摸爬滚打的时间。
但问题在于,这不是你一点点经历的事情,当有类似事情的时候,依然要从零开始建设,别人帮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
就像很多家长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便利,帮这帮忙那,最后,好好的一个孩子生生被家长给帮废了,当孩子自己面对事情的时候,缺乏过程,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仅仅需要提供帮助的发出者明白这个道理,被帮助的接受者也要明白这个道理。
贵人是给你提供思维价值的人,而不是帮你具体做事的人,具体的行动需要自己磨炼才能成为本事。
就像很多领导,明知道新员工做得事情是错的,但是在领导自己可控范围内,能接受损失范围内,宁可眼睁睁看着员工在试错中成长。
经历是成长的必修课,本事的成长必须经历磨炼,这个过程是在夯实根基。
有的人干什么都能成事,原因是什么?
他掌握了做成一件事的底层逻辑和心理建设。如果不是他一点点感悟、体会出来的,别人硬生生帮他、拉他起来,早晚有一天,面对相似的问题,没有了帮助还会原形毕露。
《道德经》说:
不失其所者久。
不是去根本会活得很久。
这个根本的东西、自己本事能力的东西,别人给不了,也帮不了。
当一个人真正能按照自己的逻辑干好一件事,那么,以后再大的问题,他都有信心解决,因为,所有已知、未知的困难,有了以前的成长经历,自己都有底气去解决,这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良好的思维、心态,对人、对己,都是好的。
褚时健51岁把一个濒临倒闭烟草公司,做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帝国。74岁从头再来,二次创业,凭着“褚橙”成为了亿万富翁。
稻和盛夫27岁时创立了京瓷,52岁创立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强企业。78岁身患胃癌的他临危受命,不收一分钱,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让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扭亏转盈。
无论是褚时健还是稻和盛夫,他们的传奇源于他们的亲身经历,这使得他们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底气。
有些路,必须得自己走,必须得经历,因为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可很多人却弃之如敝履,因为看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
大概是急于求成、急躁的内心所造成的。
《道德经》说: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忙着拜年,说各种祝福语,我却早早起床,写了这篇文章,我把它当做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人总觉得自己聪明,总是想走捷径,我劝大家丢掉幻想,立足当下,实心做事。
任何行业,只要你不断思考、不断精进,都能做成那个令人令己惊喜的成绩,当你觉得一个行业、一件事没希望的时候,试着去转变思维、转变模式,深耕下去,一切会变得与众不同。
祝大家新的一年,心性越来越纯正,学业越来越精进。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434adb72d65881c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