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粉汤
我向来很少去街市买菜,除非买点特别想吃的东西。小镇的老街搬走后的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新街迷失方向,想买的东西都找不着地儿了。
“妈,原来一对老夫妻经营的丝粉摊位,现在还在吗?搬去哪里了呀?你有没有看到过,我找了好久都没发现“我终于忍不住向母亲打听,那令我心心念念的小吃。
”在的,你说那个老头有点娘娘腔的那个吗?他们现在弄了一个店面,就在新开超市楼梯下的角落里 ,我还去吃过一次馄饨呢!“母亲说话永远都是慢条斯理,和着她不争不抢的性格。
某个闲暇的周末,我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以前来超市买东西,都是电梯上上下下的。后来为了找到那家小吃店,我改走楼梯。楼梯跟电梯相隔天南地北,难怪之前没有发现那店。
刚走出楼梯口,就遇到了一个骂骂咧咧的老太。那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倒像是母亲跟父亲之间的打情骂俏,虽有点难听,却一点都不刺耳。
“小姑娘,好久不见,来超市买东西啊?吃丝粉不?”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老太便热情地邀我进店。这种热情瞬间打破了刚刚尴尬的气氛。好在作为老顾客的我,早已习以为常了。
小店门面不大不小,可容三四张小方桌,越到里面,房顶越矮,直到楼梯底下的角落。从门口进来,一眼便望见墙上悬挂的一张大菜单和一张特色丝粉宣传单,看起来像模像样的。
只见最里面桌边坐着一个瘦弱,头顶光秃的老头,手里拿了双筷子,快速地包着馄饨。见我进来,先是愣了一会儿(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然后朝我笑了笑,就像是久别重逢的友人,熟悉又亲切。
“小姑娘,好久不见了,现在在哪里工作呀?是不是很少来南日呀?”老头热情地询问道,他的声音有些怪里怪气,眼里尽显柔和,如我在母亲面前形容过的那种娘娘腔气质,不由得让人想笑出声来。
“好久不见,现在在市区里工作,你们现在生意做得真好”我礼貌性地回道。
“怪不得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过你了”这时,老太插话进来,手里端来了我钟爱的丝粉汤。
丝粉汤(又叫粉丝汤)是本地的一种叫法,大概是因为比较贴近方言吧。要说粉丝,我们一般会想到粉丝煲,炒粉丝。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丝粉,才是家乡的味道。
在我工作的市区里,有很多经典的丝粉汤店,这些丝粉汤无论是做法还是放料,都比我们小镇上的这家好吃。我却独爱这家丝粉汤,对我来说它就像是一条时空隧道,总能捡拾到我人生的记忆碎片。
也不知道是老板懒得花心思琢磨,还是老年人固有的守旧思想。他的丝粉汤味道很一般,做法,放料,从我小时候到今天都是一尘不变的。甚至至今还在用那种看起来一点都不大气的高脚碗来盛,以至于吃起来有种儿时的错觉。
店里隔三差五有人进来,小孩,青年,老年人,一波紧接着一波。虽然他们都是店里的熟客,却是我眼里的陌生人。我很少在这里遇见熟人,不由得猜想,曾经一起在他们家吃过的那些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是不是都在其他城市打拼呢?还是他们的口味早已被其他美食代替了呢?
眼前的这群孩子不就是我的曾经吗?三五人结伴齐聚在这个小店,感情好得如胶似漆,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再看那群青年人,独自玩着手机,似乎只是为了吃而来到这里。或许他们之中也有跟我一样是因为偏爱那一尘不变的东西来这里的。等我老得时候,这家店是否也会像我人生中那些过客一样销声匿迹呢?
也罢,我只管埋头享受美味的丝粉汤,任由这些过客进进出出。
“大妈,你们这里没有微信二维码支付吗?”我对面的一位大姐吃着吃着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了起来。
“没有,我们俩一大把年纪不太识字,不会弄这些东西啊”
“现在上街买菜买肉都可以用手机支付,方便多了。叫你们儿女帮忙去弄一个,多方便啊”另一位吃客也饶有兴趣地加入了谈话。
“唉,我们俩平时手机都很少用的,还是收现金方便啊”老太不以为然。
“哎呀,我今天正好没带零钱,那怎么办呀?又不能手机支付”这时大姐慌张了。
“要么这样吧,你把钱付到这位小姑娘的手机上,让她帮忙付一下”
“可以的,你加我吧”我欣然答应了。
“咦,你多付了2块吧,丝粉汤不是3块吗?“我打开微信红包。
“没关系,这个是感谢你帮我的“
临了,大姐径直走出了店,消失在人来人往的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