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自己的工作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写到,女性若想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前提是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每年五百磅的收入。
她认为,男人总是拥有财富、权利、名誉和地位,而女人却一无所有。文学艺术的殿堂之所以男性林立,而女性寥寥无几,归根结底是因为女性的“穷”。这种穷,纵向与人类历史一样长,横向从经济的穷,蔓延到文学艺术、政治、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穷。经济上的穷,决定了女性在诸多领域都毫无建树,甚至连本该有的基本的权益也都丧失或被剥夺。
你或许要问,如今都什么时代了,女性还穷?还遭受到性别歧视吗?
阴雨连绵的九月,90后的艾玛·沃特森(赫敏)出任“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性别歧视的演讲。年纪轻轻的她在世界级的会议中心说话声音颤抖,但她的发声确是有力的。她呼吁男性一起加入到创造性别平等的行动中,男性也该成为“女权主义者”,“女权”是指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不是互相的排斥、对立与仇恨。她最后的演讲词:“我告诉自己:我想改变一些事情,让世界变得更好,为此发声是我的责任。……我也邀请每一个人为此努力,请你问自己:如果不是我,谁会站出来?如果不是现在,要到何时?”。博得大会起立鼓掌。
是的,男女不平等的局面已有所改善,但男女平等却还是海市蜃楼。
毕业找工作之际,女性可能遭受人生第一次赤裸裸的性别歧视。从小学到大学,只要你是成绩好的乖乖女,就会得到老师的赞扬、升学的机会、各种各样的奖励证书和选择的机会,这些认可让你坚定地认为,只要你够努力、够认真,你就和男孩子一样优秀,甚至比他们更优秀。
等到你终于开始投简历跑招聘会,你的求职简历一次次被HR有意无意地拒之门外时,你幡然醒悟,过去所有的成绩、证书都抵不过一个性别“男”,性别才是招聘时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不是所有的招聘单位都用加粗黑体醒目地标出“男性优先”、“只限男性”诸如此类的大字,但优先选择男性的心理恐怕是每个用人单位毫不避讳的公开招聘趋向,这众所周知的思维定势已是习惯,成为传统。
接着你陷入了焦虑、慌乱、失望,甚至绝望——你害怕自己勤耕苦读16~19最后竟然找不到一份工作,你害怕自己终于开始要自食其力时竟是无情的杳无音讯。没有一份工作,日后的日子便暗无天日。想写小说,哼!
但大诗人普希金的妹妹说的好:“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有工作的日子将会来临。”
你要做的是耐心地投简历,只要你投的次数多与被拒的次数;你也要像刚找工作时那样激动勤快地跑招聘会,直到你最后接到offer。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润色简历,总结每一次你求职的经历,分析被淘汰的原因,找出你自己的优势劣势,积累更多的面试经验与技巧,给自己适合的职业更精准的定位,还有很多很多……。
找工作如果你只是体验到男女不平等的待遇,那么你就真的输了。在目前的社会,这样的体验是无法避免的,而你却不得不摆脱它戴在你身上的枷锁。
不要去想什么男女性别,不后悔过去的努力,不气馁现在的拒绝,不抱怨继续的不平等。
而是更加努力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女性,争取一份自己的工作。等到更多的女性走向职场,做出同男性一样的工作,你就在抗争不公平,你就在改善,你也在为未来的女性争取公平的机会,为她们的天生基因中注入必须有工作的传统。
工作,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