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有憾丨文人已逝,芳华犹在
时间就像沙漏
总是在以抓不住的速度流逝
转眼2017年仅剩11天了
这不等人的时间
在你还没透彻了解那些文字时
就带走了它的创作者
唯有作品得已长存
屠岸
2017.12.16逝世 享年94岁 代表作《济慈诗选》译本
Q:大家都如何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的?我一般都是拿来看玛丽苏小说,但越来越觉得太颓废了,求指教大家都会怎么利用休闲时间!
我觉得你这样确实颓废。如果你想换一种气质来生活,不妨在休闲的时间读读诗。推荐你读一读屠岸翻译的《济慈诗选》,这本译本还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翻译奖。诗歌本就是难懂的东西,所以建议先看译本。
济慈在写给兄弟的信中提到过一个诗学的概念,叫做“negative capability”,屠岸先生将之译为“客体感受力”。屠岸先生说:“诗歌所要歌颂的对象即为客体;‘客体感受力’意即放弃自己原有的思维定势,拥抱歌咏对象,将感受表达出来。我非常信奉这个诗学概念。”
屠岸先生的众多译作中,他本人最喜欢的也是《济慈诗选》。他感叹道:“济慈是为诗把一生都奉献掉了。”而你能在这本译本里看到两个相似灵魂对诗歌共同的热爱。
△屠岸译本《济慈诗选》
——回复选自How答主 巴塞罗那不眠夜
背个包就能跑遍全世界,只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定格世界
余光中
2017.12.14逝世 享年89岁 代表作《乡愁》
Q: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历过各种转学,在上海生活过十几年,高中又是在故乡连云港读的,大学又在杭州读了4年,感觉自己的经历像是一个没有根的人,偶尔会想究竟哪里才算是家乡,或许都不是。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你还记得以前在课本里出现的,余光中的那首《乡愁》吗?以前上学的时候还小,所以读起这首诗还没有什么感受。但是长大后漂泊在外工作后,再回想起这首诗,心里总是泛起酸涩。
时常在深夜里会想:我真得属于这座城市吗?好像不属于,这里的光怪陆离,这里的满目繁华,都与我格格不入。
家乡是什么?其实就是心里最牵挂的地方,愿答主和我还有其他漂泊的人终能找到那份归属感,淡忘“乡愁”。
△余光中《乡愁》胡艺岩书画作品
——回复选自How答主 云知道
没事儿就爱压马路的双子座
***
Q:你们喜欢下雨天吗?我总觉得雨天是个极其浪漫的天气,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些人的脸,一些美好的故事情节。下雨了,你又想起了谁?
我也喜欢下雨天,如果下雨天碰上了周末,我就会坐在靠近窗的书桌前,听着雨声放空自己。
有时候,还会想起余光中的那篇《听听那冷雨》。那夹杂着他淡淡乡愁的文字,把普通的雨水斗描述的更加深情。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这一段是我最爱的文字。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
——回复选自How答主 素食主义羊哈比
崇尚素食主义的儿童教育专家
范伯群
2017.12.10逝世 享年86岁 代表作《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Q:你们大学的时候都是出于什么目的去选公选课或者通识课的?每每到选课的时候大家好像都会一窝蜂的报某几门特别好过的课程。
公选课这种东西,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凭兴趣选的。个人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大学的时候选过一门东方文学史。
其中有一课,公选课老师在临下课前推荐我们去看一看《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这本是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范伯群主编的,他将“通俗文学”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体现出所认为的两种不同文学形式的互补作用,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造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达成‘互补’的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
如果你也是文学爱好者,推荐你可以看看这本文学史。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回复选自How答主 槿
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
黄易
2017.04.05逝世 享年65岁 代表作《寻秦记》
Q: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武侠梦,说说那些年你们都被哪些武侠小说吸引过?
我这个人从小就爱看武侠剧,然后是那种觉得看剧不过瘾才会去看小说的那种
小时候被邻里的姐姐带着看《寻秦记》但那时候太小了,只是觉得剧里的女生很漂亮。
后来到大了点,有一段时间疯狂迷恋《大唐双龙传》(就是林峰演得那部),然后就觉得看电视剧不过瘾,又去翻看小说,巧不巧,《大唐双龙传》的作者黄易,也是《寻秦记》的作者。
我就记得《大唐双龙传》小说里,黄易将婠婠、石青璇刻画的比剧版的更加细腻让人欢喜,简直完爆香香公主王语嫣林诗音之流。
△黄易著《大唐双龙传》
——回复选自How答主 邮差病人Dave
一本正经地科普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王家禧
2017.01.01逝世 享年93岁 代表作《老夫子漫画》
Q:人是不是到大了就会怀旧?最近会把以前看过的一些动画片翻出来看,你们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动画片或者漫画,看看我们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我说的这部你可能看过,就是王家禧创作的《老夫子》,那个时候他还叫王泽。
以前看漫画和动画片的时候,只是觉得老夫子这个人物很好笑,爱自作聪明,却又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逢凶化吉。
现在长大了以后也能感受到漫画中一些小四格的悲凉,有些情节真真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王家禧著《老夫子》
——回复选自How答主 玻璃蛋和炒鸡蛋
二次元创业狗,非典型漫画师
迈克尔·邦德
2017.06.27逝世 享年91岁 代表作《小熊帕丁顿》系列
Q:最近《帕丁顿熊2》还在上映,据说挺火,有看过的朋友吗,觉得好看吗?如果不好看我就不去看了。
我个人感觉是挺好看的,很温馨,中间还有几处泪点。建议你还是去看一下吧,也是对帕丁顿熊原作者的一种缅怀。
迈克尔·邦德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还因儿童文学杰出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勋章。他的《小熊帕丁顿》系列图书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喜爱。
△迈克尔·邦德著《小熊帕丁顿》系列图书
——回复选自How答主 Appril-小柚
不如跳舞,谈恋爱不如跳舞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
Q:知道一本书的方式五花八门,想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些书,是在机缘巧合下知道那本书的存在的?
那可能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了,这本书是当时我在看电视剧《外科风云》的时候遇上的,当时觉得书名很有意思,就去书店买来看了。
看了书才意识到这是本富有哲学意味的公路旅行小说,讲述的是作者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自己的故事,还探讨了人类与机器、狂暴和文化根源的关系
我最喜欢他书里的一句是:如果你能给了解我这种感觉,你就能了解真正的恐惧是什么——恐惧来自于你知道自己无处可逃。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著《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回复选自How答主 郑的王座今个还在
瘦美也肥美过的美食达人
文化是一场苦旅
文人犹如路上的苦行僧
有的文人生时得幸
被世人所知
有的文人却只是在逝世之后
名字才传入世人的耳朵
可无论如何
只要作品仍在
他们的芳华就犹在
如果你也想留住某位文人的芳华
请在文末留言
让更多的人知晓他